經過一年左右的醞釀,37歲的英特爾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北京時間2006年1月4 日凌晨,英特爾用新啟用的“Intel. Leap
ahead(超越未來)”叫醒了依然沉醉在假日夢鄉中的人們。
同時,大約20億美元的廣告費用正把英特爾的這句新廣告詞推向世界每個角落。
“intel inside”的歷史謝幕
對于英特爾的合作廠商而言,換標無疑是一件大事。在原有的“intel
inside”思路下,英特爾已經通過廣告返點等形式將廠商與自己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顯然,這一思路不會隨著英特爾標識的變化而變化。”第一時間,英特爾的合作伙伴告訴記者。
據該合作伙伴介紹,早在一個半月之前,英特爾中國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就造訪了他們在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明確表示要更換新的標識。2005年11月24日,英特爾還向各合作伙伴的市場人員下發了《更新英特爾品牌戰略更新內容》和樣本兩份重要文件。
“根據文件,英特爾賽揚處理器和移動式英特爾奔騰4處理器——M的標識將不會進行更新。”采訪中,一名市場人員介紹道。
按照英特爾的要求,2006年1月4
日之前,合作伙伴不得使用最新的標識;歡躍等技術品牌的時間則延長至1月6日。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同時,這些合作伙伴們已經開始了換標的忙碌。“必須在3月31日前結束。”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要盡快按照擬定的尺寸比例更換所有產品及品牌廣告中的標識。“而鑒于標牌廣告的持久性,2006年1月4日前運行的標牌廣告寬限期限可以延長到2006年底。”他說。
早在2005年1月,英特爾就圍繞平臺化戰略進行了重組,而更新標識作為英特爾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被提上了日程。根據最新的消息,1月9日英特爾會在北京迎來其中國區新標識、新技術的正式發布。
摩爾定律下的新轉型
對于這個標志著英特爾從傳統PC領域進軍消費電子領域的新標識,據傳英特爾將投入20億美元進行媒體宣傳。但事實上,一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英特爾就已經開始向這個最熱的領域進發了。
2005年6月,英特爾與上海文廣傳媒集團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與此同時,英特爾加緊了與中國電信等運營商的談判;在傳統PC廠商中,英特爾選中了聯想;同時,2005年又投入巨資與消費電子廠商TCL共建“3C融合實驗室”,事實上,英特爾產業鏈的整合已經開始。
易觀國際首席運營官楊彬認為聰明的英特爾選擇轉型有兩點原因:“傳統的PC行業增長趨緩,已讓英特爾難覓突破性增長的契機;此外,AMD的后進也給其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IDC中國區副總裁萬寧看好英特爾的轉型:“在中國數字家庭產業鏈尚未完善的局面下,英特爾作為資金、技術實力雄厚的上游公司,將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當然,也有一些專家表示了某種擔憂,“傳統PC領域競爭較少,而消費電子領域搶灘者甚多;在自己的優勢領域為競爭對手讓出一席之地之后,新的領域英特爾發力是否還像以前一樣有效,還要靜觀其變。”
沒有人否認,摩爾定律指引下的英特爾曾經的成功。當市場更看重技術領先的時候,他們創造“intel
inside”的輝煌;當市場更需要平臺或解決方案制勝的時候,他們提出了轉型。以移動為基礎,承載數字家庭、企業與醫療保健三大領域的應用,重新開始的英特爾無疑更渴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