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媒體記者圍住耶路撒冷哈達薩醫院院長,了解沙龍病情的最新進展(新華/路透)
醫院同時做好沙龍醒不過來的最
壞打算
醫院
醫生不敢貿然叫醒沙龍
耶路撒冷哈達薩醫院的醫生8日為仍然處于昏迷狀態的以色列總理沙龍再次進行了腦部CT掃描,以決定是否減少麻醉藥,將其逐步喚醒。
對于沙龍的病況及恢復前景,醫生的態度謹慎樂觀。他們認為沙龍幸存生還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嚴重中風導致的損傷使沙龍的政治生命徹底結束。此外,沙龍醒不過來的可能性同樣存在。
醫生在對沙龍腦部再次進行CT掃描后決定,將喚醒沙龍的時間推遲一天。
■醫生推遲喚醒時間
8日上午8時,耶路撒冷哈達薩醫院的醫生開始舉行會診,以決定是否減少麻醉藥,逐步喚醒處于昏迷狀態的沙龍。
會診了約一小時后,醫生們決定再次對沙龍的腦部進行CT掃描,在對沙龍的病情重新進行全面評估后再決定是否將其喚醒以及在什么時候將其喚醒。
在CT掃描結束后,哈達薩醫院院長什洛莫·莫爾-優素福說,盡管沙龍的狀況仍然危急,但是各項生命體征正常。莫爾-優素福說,沙龍沒有發燒,腦部腫脹已經減輕,顱壓和血壓等各項指標都在正常范圍內,腦部脊髓液也已被抽取干凈。“根據這些因素,專家委員會決定在明天(9日)早晨開始將他從昏迷中喚醒的程序。”莫爾-優素福說,“當然,這還取決于總理在明天早晨之前不發生任何重大意外。”
不過,醫生們在表示樂觀的同時保留了相當的謹慎。哈達薩醫院的一名負責人亞伊爾·比雷恩博姆當天在接受以色列軍隊電臺采訪時說,現在就對沙龍的病情持樂觀態度“為時尚早”。
■沙龍政治生命結束
參與救治沙龍的神經外科醫生何塞·科亨在接受以色列電視2臺的采訪時表示,沙龍幸存生還的幾率“很高”,但不可能毫發無損。“如果說在遭受如此嚴重中風后,一個人還不會出現認知問題,那就是不承認現實。”科亨說,“他也許能理解別人的話,也能講話,但是不可能繼續擔任總理。”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8日在頭版刊登了科亨在采訪中的這番講話,加強了外界對沙龍政治生命已經結束的判斷。
哈達薩醫院另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醫生在接受采訪時也認同科亨的判斷:“我們現在對于是否能將他從昏迷狀態喚醒還存在未知數……他已經不可能繼續履行總理職責。”這名醫生補充說,遭受如此嚴重的中風后,沙龍即使蘇醒過來也可能出現癱瘓,而且會有其他并發癥,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他重返政壇。
更何況,沙龍醒不過來的可能性同樣存在。醫生們表示,他們不能保證在逐步減少麻醉用藥后,沙龍一定能夠蘇醒過來。莫爾-優素福說,在喚醒沙龍的過程中,醫生們將仔細觀察沙龍是否出現幾種反應,“如果沒有出現任何反應,那就是壞消息。”
■病前同意捐獻器官
以色列媒體8日報道說,沙龍在中風發病前曾經簽署了一份同意在死后捐獻器官的協議。
據《國土報》報道,去年5月,當一個以色列器官捐贈組織在以色列國會展開宣傳活動時,沙龍簽署了這份捐獻器官協議。盡管如此,一旦沙龍遭遇不測,醫生仍然需要得到沙龍的直系親屬、他的兩個兒子奧姆里和吉德拉的同意才能在他去世后摘除器官。
不過,報道質疑沙龍的器官是否適合捐贈和移植,通常情況下器官捐獻者的年齡都要求在75歲以下,而沙龍已經是77歲高齡的老人。不過報道援引醫學專家的分析說,如果沙龍不幸身亡,他的腎臟仍然可以用于器官移植。
■國人守夜表達祝福
7日是猶太教的安息日。在這一天,以色列全國的猶太人會堂都聚集著祈禱的人們,他們要為昏迷中的總理守夜。
站在耶路撒冷一所會堂外,戴維·茲夫魯尼說,雖然他反對沙龍的撤離加沙計劃,但這一刻,只希望他能好轉。“我想,全國沒有哪個會堂不在為沙龍祈禱。除了一些精神病人,以色列人都在為他祈禱,即使是我們這樣的反對者。”茲夫魯尼說。
在耶路撒冷“哭墻”旁,喬納森·埃拉特說:“我們都在為他祈禱,他是我們國的巨人。”
有些以色列人7日趕到哈達薩醫院外守夜。埃利·扎達,現年57歲,從特拉維夫附近卡法-薩巴趕來。他說:“我感覺,他(沙龍)就像我父親一樣。”他的朋友埃利·格羅斯曼說:“我們在等待奇跡。”
沙龍的兩個兒子陪伴在父親的病榻前。一名4歲的男孩與家人一同來到醫院,他帶來一張手繪祝福卡片給沙龍。(馮俊揚 莊北寧 新華社特稿)
政壇
以色列代總理面臨“大考”
以色列總理沙龍因嚴重中風入院后,臨危授命的代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挑起了政壇大梁。上任伊始,奧爾默特就面臨一個左右為難的抉擇,即是否允許巴勒斯坦人在東耶路撒冷投票。
■推遲辭職
奧爾默特8日主持了以色列內閣每周的例行會議。
這位沙龍的副手在當天的廣播講話中強調,沒有沙龍的以色列仍然“運轉正常”,他本人也將堅定地履行代總理的職責。
以色列右翼利庫德集團的4名內閣部長原先計劃在8日的內閣會議上提出辭職,但是鑒于沙龍重病在身,為了顯示國家團結,他們推遲了遞交辭呈的時間。利庫德集團的重量級人物魯文·里夫林表示,在此危難關頭,利庫德集團應當拋棄成見,全力協助奧爾默特行使政府職責,直至今年3月的以色列議會選舉。
■不置可否
在以色列議會選舉之前,巴勒斯坦定于1月25日舉行立法委員會選舉。當前,擺在奧爾默特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是否允許巴勒斯坦人在東耶路撒冷投票。
這個“是”與“否”的選擇,成為測試奧爾默特立場的試金石。如果他選“是”,可能對他所在的“前進黨”的選舉前途不利;如果他選“否”,有可能導致巴勒斯坦選舉取消,且與美國政府在中東推行民主的策略背道而馳。
由于立場激進的哈馬斯參選,以色列政府一直反對在東耶路撒冷地區舉行競選和投票。因此,巴勒斯坦人希望借美國向以色列施壓。目前,離巴勒斯坦這次選舉只有兩周多時間,奧爾默特必須盡快作出抉擇。觀察家認為,奧爾默特可能會找到一條折中路線,以避免與美國政府的意愿相背離。
■重任在肩
沙龍中風之后,60歲的奧爾默特成為以色列政壇的一號人物。根據沙龍目前的病情推測,他返回政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帶領“前進黨”參加選舉的重任最有可能落到奧爾默特肩上,以作風務實見長的奧爾默特也將成為總理一職的有力競爭者。
最近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即便沒有沙龍,“前進黨”也有望獲得多數議席。此外,以色列政壇老將、新近脫離工黨加盟“前進黨”的西蒙·佩雷斯也表態支持奧爾默特,為奧爾默特助陣。佩雷斯最近的一些言論表明,他不會重返工黨,也不會競選以色列總理,他會利用他的影響力支持奧爾默特。
■和談有望
分析人士說,如果奧爾默特當選以色列總理,他比沙龍更有可能與巴勒斯坦方面展開和談。
在過去4年中,奧爾默特一直深得沙龍信任,并幫助沙龍推行單邊撤離計劃等政策。此外,他在沙龍從強硬到溫和的轉變過程中也發揮了作用。美聯社分析說,雖然近年來,奧爾默特曾支持單邊行動,但當他當上總理后,他可能更傾向于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劉路
馮俊揚 新華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