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從事司法鑒定工作的邵振樺(化名)來說,去年9月對寶山區一間民房的那次探訪,是他久久不能釋懷的噩夢般的經歷。在那里,他看到了貓肉被制成“羊肉”的全過程。相關報道見報后,他接受了記者采訪,出示了相關記錄,陳述了他所知的“內幕”。
一次100只貓下鍋
“聽說有‘
貓肉作坊’的傳言,我就一直想去親眼證實一下。”去年9月,邵振樺在朋友的幫助下以飯店老板看貨的名義,進入了寶山一家“貓肉作坊”的現場。
“沒想到運來的貓肉都是冷凍好的,先要用鹽去除貓肉的酸味,然后就往一個大鍋里放。”邵振樺說,燒貓肉所用的鍋,是一個類似30升電熱水器一般大的特制容器,可以密封,但上部有個透明窗口可以看到鍋內的狀況。
在那間平房里,角落的籠子里有幾只活貓,其余都是已經殺好凍好的貓肉。鍋里早已放好了水、羊骨和羊的內臟,先煮成羊雜湯,然后放入貓肉。“一鍋下去,我估計有100到150只貓,就算每只貓1斤,起碼也有100斤以上。”
5小時燒燉成羊肉
“作坊老板說,做這種生意不是一兩天了,這種手藝是傳下來的。”邵振樺回憶,放入貓肉煮一段時間后,他們把鍋內的空氣抽掉,這樣貓肉內的血和脂肪也被吸了出來,浮上表面,羊雜湯內的湯汁就進入了貓肉內。
老板告訴邵振樺,這樣的一鍋貓,他們一般一天能做兩到三鍋,一鍋大概需要做5小時。“他們當時跟我說,這里出來的‘羊肉’80%以上供應本地。”
貓肉可能含有多種細菌
“食用這種冒充羊肉的貓肉是有一定危險的。”邵振樺說,根據他出示的一份實驗記錄,經過處理的“羊味貓肉”中含有細小病毒的衰變體,細小病毒的衰變體可能直接對人體造成傷害,使人消化系統得病。(孫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