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歲的打工青年小王,未婚先育,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今后的路對他來說還是一個未知數 |

|
33歲民工周光太:老婆在身邊的日子,再苦的生活也“性福”(陳小寧
鞏合生 攝) |
面臨情感障礙性知識普遍缺乏
“早產”悲劇接連發生
民工“性福”考驗城市管理
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于九十年代末或新世紀初進入城市的打工者為第二代農民工,他們進城打工的目的除了掙錢外,還包括“習慣外出生活”、“羨慕城市現代生活”和“享受現代生活”等。與他們的前輩相比,他們更年輕、更開放,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他們必然地正在經歷著戀愛、婚姻生活中的喜與憂、彷徨與苦悶。可是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年輕的城市農民工們在追求“性福”的過程中必然遭遇很多的難題,情感的障礙,性知識的嚴重匱乏,以及由追求“性福”引發的一系列“生育”難題,正在越來越突出地考驗著城市的管理能力。民工“性福”,擺在城市面前的一道嚴峻考題。
■事件
打工妹刀片自斷臍帶城市民工“性福”代價高
進入2006年,王均(化名)在言談中,就把自己的歲數加了一歲,說自己21歲了,“農村都說虛歲”。實際上,他出生于1986年12月,目前還只有19歲多一點。從相貌上來看,他還有些稚氣未脫,像是一個高中生。但是,在20多天前,他幼嫩的肩膀已扛起一個神圣的稱謂———父親。他就是本報近日文章《打工妹刀片自斷臍帶》中的男主人公。
浪漫的開頭,辛苦的過程。他和同為19歲的戀人相識于網吧中,在認識了三四個月后,兩人就同居了。同居生活中,兩人基本沒有采取避孕措施,也不知道怎樣才能不懷孕,懷孕后也一拖再拖錯過了做流產時機,于是,孩子降生了。孩子的啼哭擾亂了兩人的計劃。他們原來的夢想是:共同打拼個五六年,攢上一筆錢能在青島生活下來,然后結婚,再生個孩子,讓孩子在城市上學,將來讓孩子也做個“城市人”。他們現在的愿望是:攢一筆錢交上罰款,讓孩子落下戶口。
■調查
六成民工不知“安全期”城市民工遭遇“性”難題
昨天,記者在內蒙古路長途汽車站附近調查了20名青年民工,結果發現,雖然現實有些無奈,但八成的打工者都有過或正懷有“進城”夢想。在性知識上,竟有六成人不知“安全期”是怎么回事。
這20名民工的平均年齡不足24歲,在“受教育程度”上,初中文憑占得最多,有12名,小學的有2名,高中以上的有5名,文盲1名。20人中,“未婚”有16名,其中有12名稱“沒有女朋友”。4名未婚有女朋友者中,有3人稱有過性經歷,3人均稱“偶爾用安全套”。在交女朋友方面,5人稱愿意到網吧上網,希望在網上結交到女朋友,而3人稱“在城里找不到,只好回家找了”,其他人稱在工作中認識,或有別人介紹。
對于“性知識獲得途徑”一項,選擇“和朋友聊天得知的”占60%,選擇“從書上電視上等途徑獲得的”占30%。在對一道簡單的生理題“何為女性生理‘安全期’”的測試中,20人中,竟有12人稱“不知道”。
■問題進城民工遭遇情感障礙
青島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劉黎紅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開始進城打工,并希望留在城里,打工幾乎成為了他們改變命運的惟一途徑。
很多打工者正處于婚戀的黃金時期,但他們往往生活在城市底層,無法在精神上找到位置,尋找一段美好愛情是一件不容易也是一件渴望的事。由于他們的文化水平較低,需要對他們加強文化教育及性教育;由于他們接觸面窄,有關部門最好能創造條件幫助他們牽線搭橋。對于已婚打工者來說,有關單位也應該創造一些“夫妻間”等便利的住宿條件,給予其多一些的人文關懷。這對于社會的穩定和諧也有促進作用。
■管理進城青年渴望“性關愛”
據悉,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市吸引了90多萬外地打工者到青島創業,其中僅女工就有近50萬人。他們絕大多數正在經歷著蓬勃的青春期,渴望性的關愛。
為切實維護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廣大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市人口計生委、市綜治辦、市婦聯等十余個部門去年聯合發起了“關愛服務”,人口計生部門負責免費為流入已婚育齡婦女提供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優惠的孕產期保健服務。同時為他們提供法律咨詢和依法維權服務,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如加強打工者書屋建設等。
據青島市婦聯對全市打工女性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由于工作壓力大,業余時間少,有半數以上的女性不參加任何活動,即使參加活動,交往的對象也僅限于同事和同鄉,社交圈子相當窄,婚姻大事成了她們的難題。市婦聯也曾多次聯合有關單位,為打工妹舉辦過“打工者相親聯誼會”,幫助他們解決戀愛和婚姻問題。
■教育民工“性福”亟須引導
記者從市計生委了解到,對于集中居住的打工者來說,宣講計生政策比較方便,但對很多居無定所的打工者就有點困難了,特別是一些干個體的,這就得依靠居委會等組織的力量及其他形式的宣傳了。
近日,我市城陽區剛剛獲得“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區)”的榮譽稱號,6日下午,記者來到城陽區,現場采訪了城陽區在對外來流動人口計生教育的一些成功做法。記者在城陽村暢春園公寓看到,性在這里成了一個“開放”的話題———公寓外面裝有自動售安全套機,小盒里放有可免費取用的安全套,還有觸手可及的計生政策宣傳手冊、性知識手冊等,宿舍里也有性知識手冊,墻上也貼有性主題的宣傳畫。
城陽區計生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教育收效顯著。城陽區居住的流動人口90%以上在三資民營企業務工,絕大多數都是未婚青年,近年來,城陽區提出了“公寓化居住,規范化管理”的思路,在短短幾年內,就投資1.4億元興建各類務工者公寓221座,使全區80%的流動人口育齡婦女住進了公寓。記者鞏合生陳小寧
■打工者說
○李建文(21歲,曾當建筑工)
“婚戀,是我第一需要”
昨天,記者在內蒙古路長途汽車站附近采訪了21歲的李建文。出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他,應該屬于第二代農民工,也有人稱為新生代農民工。他來自泰安農村,去年5月來到青島打工,換過很多工作,目前在尋找新工作的忙碌中。
“不過,現在最困擾我的問題,不是工作、生存問題,而是婚戀問題!”李建文說,自己高中畢業,在老家,像自己這么大沒結婚也基本都有女朋友了,所以家里也開始著急了,希望自己趕快回家給介紹一個。可是,自己不想回老家,想著能在青島找個女朋友,一塊在青島打拼,可是,現實讓自己感到很無奈,因為自己到現在連一個都沒談過。
“我干的最長的一個工作是在一個建筑工地上,工友們來自很多地方,全是男的,根本沒有機會認識女朋友,”李建文說,“很多時候,我喜歡到外面去溜達,或者蹲在馬路邊看美女,看到別人手牽著手走著,心里直發癢,心想自己什么時候能有這么一天啊。”
○孫方(23歲,曾為廚師)
“不懂避孕害苦女友”
在內蒙古路長途汽車站,記者還見到了23歲的孫方。他和女友在一起,兩人是日照老鄉,在一家飯店打工時認識,現在還想同時找一家飯店工作,他做廚師,女友干服務員。
談起兩人的私生活,孫方說,當時自己認識女友不到一個月就住到了一起,大家都不懂避孕方面的知識,結果在一次流產時,差點讓女友送了命。后來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采取避孕措施,再也沒有出意外。
■專家觀點
“新一代打工者們來到城市,不再是純粹為了賺錢以貼補家用,他們要在城市里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式。他們不愿再回農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在《央視論壇:新農村破解“圍城”》里呼吁,城市人只有用新的視點來審視進城民工,才能真正理解他們內心的苦悶與彷徨,他們目前正在面臨的一系列難題也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不少城市問題專家指出,目前,從全國范圍看,進城民工的戀愛、婚姻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同居”、“早產”等違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一系列難題已經突現出冰山一角。因此,解決和重視進城民工的“性福”問題,不僅關系到青年民工的未來,也關系到城市未來的和諧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