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1月9日訊
“無論是從構圖、線條,還是從意蘊、含義等方面看,這些作品都非常出色。”山東美學會會長、山東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周來祥教授,9日高度評價應征文博會會徽的651件作品。
周來祥教授說,應征作品體現了傳統文化精神,尤其是儒家文化精神。來稿中,作者或者用符號,或者用造型
、線條,將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黃河、毛筆書法,尤其是彰顯齊魯文化特色的泰山、孔子等,都完美地表現了出來,有幾幅作品甚至表現了山東人的祖先———東夷人的圖騰鳥。由此昭示,2006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是依托山東深厚的文化底蘊舉辦的,必將獲得成功。
此外,作品表現了蓬勃發展的時代精神,體現了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省的主題思想。作品色彩以紅、黃、綠為主,鮮艷奪目,熱情迸發,加上流暢、有力的線條,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充滿積極的現代氣息。有的作品以泰山、黃河構圖,凝重而不失流動,穩重而不失熱烈,很好地體現了山東人的性格特征。
文化產業博覽會,應該既有博覽會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點。很多作者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點,緊扣文化產業博覽會這個主題,體現文化產業的特點。周教授以入圍的8件作品為例給記者分析道:有的作品用文化的英文首個字母“C”組合成圖形,有的則用體現中國文化的書法造型,都體現了這一點。
周教授還從美學的觀點出發,對作品的設計、制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作品普遍設計新穎,體現了創新的意識,表現了時代美學理想和趣味,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有的作品以英文字母“S”、“C”或者漢字“山東”、“齊”等構圖,有的以粗獷飛白的書法構圖,有的以篆書和荷花構圖,均表現了很好的創造性。王學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