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與靜 紫陌(青島大學旅游學院)
在中西方傳統文化的指向下,相較于西方所推崇的主體意識和個人主義,中國人應該算是一個喜歡熱鬧、傾向扎堆的群體。加之中國本來就是一個人口大國,在物質準備、思想基礎和社會條件萬事俱備的前提下,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似乎最順理成
章不過了。旅游產品的開發自然投其所好,許多景區景點著意渲染和營造一種熱烈紅火、眾人同樂的氣氛,無疑為有形的產品之中又注入了一股動感十足的活力元素。放眼以觀,“嘉年華中國行”所到之處的火爆,各種游樂場、民俗村、旅游城的層出不窮應算是熱鬧的大眾旅游時代典型的產物。 大眾旅游產品的開發之中突出熱鬧的特點無可厚非,但若認為其放之四海而皆準就大錯特錯了。雖然大眾旅游群體占據著市場的主體位置,且目前這也是市場競相爭奪的一塊大蛋糕,許多旅游企業、旅游開發者據此認定只要滿足了大眾旅游市場就足夠了,其實,這樣的觀念誤區對企業和整個旅游業的發展都極為不利。旅游需求正步入體驗化時代,摒棄以往的走馬觀花,突出參與性的產品已成為旅游市場的新寵,而且可以預料到在未來的很長時間里,這都將是主導型的產品形態。越來越多的數據和實例表明,市場存在著眾多的潛在旅游者和細分市場,且大眾旅游需求的細化趨勢也在逐步顯現,因此,對市場進行進一步細分,找準目標市場有的放矢才是未來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
為避免產品開發的錯位,就需要我們對各個細分市場的需求特點有一個客觀準確的理解和把握。那么,如果說大眾旅游者好“動”,與之相對的,中高端市場則求一個“靜”了。中高端旅游者多是指那些追求文化享受和深層次體驗的人們,他們不太受時間、收入和路途的限制,往往選擇避開人流高峰,去一些獨具特色,本色自然的地方。如位于雅魯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帶的墨脫縣,是全國惟一不通公路的縣城,因為交通瓶頸的制約注定了其無法成為大眾旅游目的地,但也正因此,它卻備受中高端旅游者的青睞,因為那里沒有成群結隊、熙熙攘攘的人群,讓他們可以在與自然的對話之中享受一種獨有的安靜。
在筆者看來,“靜”的含義之中自是有空間感和距離感的存在,它不是一個單薄的概念,而是強調一種整體的感受,這些旅游者不是為單純地看景而來,旅游于他們是一種對生活知性的詮釋,因此,“景”只是產品體系中的一個構成元素而已,對于旅游設施和旅游服務的要求也因此相應提高。基于此,創造“靜”,首先便意味著遠離喧囂,那么旅游區的選址應在保證交通便利的前提下與城市保持適當的距離,城郊旅游、鄉村旅游正是為尋求安靜享受的城市人提供了很好的選擇。此類旅游者對產品品質也尤為看中,構成品質的要素之中則更多的包含了對環境和氛圍等無形因素的要求。優美的環境、私密的空間、貴族的享受都是為旅游產品價值增殖的砝碼。另外,服務是產品構成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如高爾夫旅游等形式,針對中高端市場的特點,強調格調化和舒適感應是企業提供服務型產品時所關注的重點。當然,“靜”不代表著千篇一律,一成不變,“靜”的概念其實是一個動態的,也需要我們對其有動態的理解和闡釋。由此,產品規劃和開發之時必須保持主題鮮明,而管理方式可采用國外慣用的俱樂部式、會員制等形式,不拘一格,凸顯個性化特征。
由大眾旅游向真正的度假旅游、休閑旅游的轉型使于“動”中求“靜”的需求發展趨勢日漸明顯,但大眾旅游雖發展步態放緩,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會是市場的主要形態,因此,對于市場來說,“動”與“靜”都不可偏廢,追求動與靜理想的結合將是旅游產品開發中越來越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