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水淡化裝置資料圖片
|
早報訊 由于海水不能直接使用,
青島雖靠海卻仍是相對缺水的城市之一。記者昨日從市發改委獲悉,為改變這一局面,他們組織編制的《青島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日前經市政府市長辦公會討論通過,正式發布實施。《規劃》定出目標:5年市內海水淡化能力將達到20萬立方米/日,并在濱海地帶規劃建設9處海水淡化廠。
淡化海水先供生產用
據市政公用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我市市區淡水日耗費量約60萬立方米,其中民用水約33萬立方米,其他為工業等經濟發展用水。對比來看,5年內我市海水淡化日能力將達到目前市區居民日用水量的一半以上。
不過,最先淡化出來的海水還暫時不能供應民用。近期規劃海水淡化后主要以滿足電力、化工等行業工藝用水為主。規劃上,市民使用淡化水將在5年之后。
9處淡化廠沿海布局
根據規劃,5年內在全市將建設9處濱海海水淡化廠,擬建的9處海水淡化廠最初規劃地點是黃島電廠、青島電廠、青島堿廠、東風鹽場、膠南董家口、靈山衛、黃島區南部、田橫、鰲山等。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黃島區被列為海水淡化應用重點區域。在市內四區及嶗山區,重點圍繞膠州灣沿岸工業工藝用水,依托電廠、熱電廠發展電水聯產。在紅島區域,結合國有鹽田規劃,建設淡化水廠與鹽田制鹽相結合的試點企業。(記者劉延青)
相關鏈接
據介紹,即將建設的官路水庫制水成本價為3.8元/立方米,青島利用南水北調供水制水成本價為5.5元/立方米。電水聯產海水淡化成本為4.3-5.1元/立方米,獨立海水淡化廠成本6.0元-6.7元/立方米。如通過合理的選擇淡化工藝和設備,采取較低的能源優惠價格,完全有可能達到比南水北調更低的制水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