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最佳繼任者將出自亞洲——這一按照聯合國輪值傳統的預測,近期卻遭遇一股強烈逆流。15日,美國無視規則,正面質疑候選人的“出身”,認為只要候選人在能力上符合職務要求,就可以成為新一任秘書長,并非一定受囿于國籍。
安南在兩個五年任期結束后,將于今年12月31日離職。從1946年至今
,有3位聯合國秘書長出自歐洲,兩位來自非洲,一位來自拉丁美洲。亞洲唯一的一位聯合國秘書長是緬甸的吳丹,他從1961至1971年擔任這一職務。
下任秘書長的熱門人選——聯合國前負責裁軍問題的副秘書長、斯里蘭卡總統顧問賈揚塔·達納帕拉上周在華盛頓表示:“我們并不要求有一個絕對保證亞洲的舉措。但是十年改變一個地區已經成為慣例,這也是國際上能形成廣泛共識、認為下任秘書長應該出自亞洲的原因。”其他對這一職位表示出興趣的亞洲候選人還包括韓國外長潘基文和泰國副總理素拉革。但泰國媒體上月有報道稱,泰國駐美大使發電回國,建議政府不再推舉素拉革參選,因為美國對他并不支持。
然而,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約翰·博爾頓對這一傳統公然挑釁:“我們認為,下一任秘書長不應該出自任何特定的地區。”英國駐聯合國大使埃梅爾響應稱:“我們將尋找符合這一職位需求的最佳人選。”
一名美國外交官在接受采訪時稱,在發生伊拉克石油換食品丑聞后,美國希望找一個“敢于大膽做出決策的強勢管理者”,而且要支持民主和人權。
按照過去的選舉規則,由15國組成的安理會將向聯合國大會的199個成員國推薦一名候選人。有消息稱,博爾頓可能將在7月推薦一名候選人。但候選人最終的決定權將掌握在5個常任理事國手里。
上周四,中國外交部明確表示中國支持亞洲候選人。去年4月在印尼雅加達召開的亞非峰會上,亞洲與非洲的外交部長都紛紛表示秘書長應來自亞洲。印尼觀察人士表示,雖然安理會區域輪值的說法并沒有法律依據,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亞洲擁有許多在經濟上充滿活力、發展快速的國家:“美國這么做只會讓亞洲更加堅定地去爭取這一職位,而美國的反對意見最終將完全沒有聲勢。”(仇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