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日,國內某學術網站的論壇上貼出一篇名為《四川大學海歸教授丘小慶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造假蒙人》的帖子,直指四川大學教授丘小慶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的論文為學術造假,其論文闡述的發明根本不存在。該帖子的6位署名人自稱為丘小慶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論文的共同署名人。該帖子一出現,很
快就被包括川大校園論壇在內的多數論壇轉載,在國內外掀起軒然大波。
昨天下午4:30,四川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召開“關于丘小慶教授相關事項”的新聞發布會。會后,此次“造假風波”的核心人物丘小慶接受了晨報記者的采訪。
核心人物川大教授丘小慶接受晨報記者采訪,首次回應“學術造假風波”——“我被拉進一個商業騙局”
“我們共同署名了一篇并不存在的發明論文”
昨日,記者聯系到了6位署名人之一的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左俊勇,他向記者證實指責丘小慶學術造假的帖子確實是由他同其他5位論文的共同署名人所寫,并給記者發來文章的原稿以及一份他所在新泰克公司的聲明。
記者看到,這篇引起巨大反響的文章其實是6位署名人寫給《自然·生物技術》主編的一封信。除左俊勇之外,其余5位共同署名人分別是:楊莉、周雨祺、王海云、張淑華、歐真容,他們中有的是在丘小慶實驗室參與過PH-SA各類實驗的工作人員,有的則參與了PH-SA的藥效測試。“我們之中有些事先被告知將被署名,但有些在文章發表前都不知道自己是這篇論文的共同署名作者。”
6名共同署名人認為,丘小慶明知他們不懂英文,卻在文章發表前從未向他們說明過該文的內容,文章發表后,也從來沒有向他們解釋過究竟他是怎樣表述PH-SA的。
左俊勇表示,他們在文章發表后,經他人翻譯介紹,“才知道原來我們共同署名了一篇陳述了一個并不存在的發明的論文。”在左俊勇發給記者的材料中,還列出許多由他們6位署名人總結出的諸多證據,以證明丘小慶在論文中提到的PH-SA藥效其實并不存在。
這6名共同署名人還要求《自然·生物技術》雜志,撤銷他們在2003年丘小慶發表論文中的共同署名和共同作者權。
“這項研究早被予以完全否定”
2002年6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轉讓由丘小慶發明的PH-SA專利權,總價值400萬元人民幣。2005年,美國Prophet公司成為該發明產品化的投資商。
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左俊勇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新泰克公司的聲明文件。
在這份《聲明》中新泰克公司認為,丘小慶所稱的PH-SA具有靶向性的藥效其實并不存在,并表示新泰克公司已經通過多個渠道獲得有利證據,表明丘小慶的發明涉嫌造假。
新泰克公司在《聲明》中要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應向公眾公開對PH-SA藥樣交送權威機構檢測的具體做法和時間表,同時要求送檢藥樣的制備應在權威的公證機構及有關專家的監督下進行,以示公正與透明,盡早澄清事實。
記者從左俊勇處了解到,最早對丘小慶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論文提出質疑的,是美國佐治亞洲大學疾病感染實驗室的趙利軍博士,他認為丘小慶所謂的新型生物抗菌多肽是完全不存在的。之后美國Prophet公司要求中方提供藥樣,到美國權威機構驗證。中方投資方新泰克立即委托第三方西藏藥業公司進行實驗的驗證,驗證結果將丘小慶的研究予以完全否定。
丘小慶聲明
2006年1月14日,這起"造假風波"的中心人物四川大學教授丘小慶終于公開向外界表態,否認對其"學術造假"的指責。之后,丘小慶助手張杰向晨報記者發來一份聲明,指責新泰克公司制造這起"造假風波"實屬別有用心,并表示所謂的美國Prophet公司與新泰克公司的董事長根本就是一個人,根本就是家皮包公司。
昨天下午,四川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就此事召開新聞發布會,會后丘小慶接受了晨報記者采訪,再次否認外界對他"學術造假"的質疑,并就"質疑"中的幾項指責作出回應。
“他們把最重要的東西都隱去了”
丘小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先跟記者開了一個玩笑。“現在網上有人說我是'中國的黃禹錫',這個'故事'真是越說越精彩了。”
“他們用測驗報告的結果來否定我的研究,選用了結果中大概400字內容。那份結果報告其實一共有1.3萬字左右,而在他們所發的僅有的400字中,還刪去了很重要的一個測試結果。這樣經過刪改的結果,能說明什么問題?”
丘小慶告訴記者,他原來的文章題目中就說明自己的研究還是個模型,并沒有說他完全正確。測試報告原文中有很多跟他的研究結果類似的結論,而在左俊勇等人所發的質疑信中卻都被隱去了。
“我沒有必要也沒機會去隱瞞什么”
當記者問到是否真如質疑信上所說6位共同署名人并不了解論文內容時,丘小慶回答說:“2003年時,新泰克公司專門為這項研究拍過一部大概40分鐘的短片,里面有10分鐘的內容是我拿著圖紙、報表和材料對這項研究進行詳細的解釋。”丘小慶接著說,最后的英文論文是他寫的,但是之前統統用中文給左俊勇等人作過介紹和講解,左俊勇更是天天跟著他在一起做實驗。
丘小慶透露,在他的論文發表之前短片已經發布了。“我根本連隱瞞的機會都不可能有。”
丘小慶還告訴記者,現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已經要求他對左俊勇等人的質疑作出解釋。“短片里有質疑信作者自己對產品的肯定和解釋,我想大概把這部短片發給《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就可以說明了。”丘小慶還開玩笑,就怕這部片子是中文的,他們看不懂。
“既說造假,為何又不肯撤專利權”
丘小慶認為,這起“造假風波”根本就是新泰克公司為了商業利益而炒作出來的新聞,而他則被拉進了這場騙局中。“先在網上炒熱,然后再跟學校談專利等問題時就可以加條件了。一邊說我們造假,一邊又不肯把擁有的專利權撤銷,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丘小慶還表示,自2003年9月起西藏藥業公司就是新泰克公司的簽約伙伴了,怎么也跟“第三方”扯不上關系。“西藏藥業公司所做的藥效測驗很有意思,他們一下子買了我不少的蛋白,回去把功能部分割掉后,宣稱我的產品沒效果。”
對于美國佐治亞洲大學疾病感染實驗室趙利軍博士的質疑,丘小慶如此回應:“2005年1月15日趙博士提出質疑,僅僅過了10多天在'川大拒絕提供樣品'的情況下,就有一份測試結果出來了,這本身不就很奇怪嗎?”
川大回應
質疑方至今拖欠專利技術轉讓費
昨日,四川大學副校長李光憲代表校方向媒體通報了有關情況。
四川大學對丘小慶論文引起爭議的事件十分關注,并已啟動相關程序,成立由校內外專家組成的調查組。
李光憲表示,質疑信的6位作者中沒有一名是川大的教師,而質疑丘小慶學術成果真實性的深層次原因,源于川大華西醫院兩年前和新泰克公司簽訂的專利技術轉讓合同。"合作雙方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發生矛盾,由此產生商業糾紛。"李光憲隨后介紹說,2004年9月1日,丘小慶的專利申請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正式授權,按照協議公司應支付另外100萬元,但是公司一直拖欠不付,此后學校和醫院多次向新泰克公司送達了要求履行協議支付余款的通知或律師函,但至目前為止,新泰克公司依然未履行協議。
校方還在發布會上表示,現在涉及丘小慶論文有關專利的商業糾紛的解決已進入法律程序。"在相關事實并未得到澄清之前,尤其在糾紛已進入法律程序的情況下,應該依靠法律程序來解決問題,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果以炒作'學術造假'的名義混淆視聽借以達到某種商業性目的的行為都是不負責任的。由此給四川大學帶來的名譽上的損失,四川大學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質疑關鍵
在左俊勇向記者發來的幾份材料中,主要從以下幾點對丘小慶的學術研究提出質疑:
一、丘小慶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的論文,其中6位共同署名人都是在未能完全了解論文內容的情況下被列為共同署名人的。
二、由四川抗生素工業研究所提供的PH-SA測驗結果得出,PH-SA并沒有丘小慶論文中所提出的極高的特異性(只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
三、新泰克公司向四川大學提出的送交樣本進行鑒定的要求,始終未能得到答復。
四、2005年1月第三方西藏藥業公司獲得初步驗證結果,認為其殺菌功能并非所謂的抗菌多肽,而是制備過程中摻入的硫酸鏈霉素殘留量所致。
作者:□實習生張源 晨報特派記者李銳 四川成都報道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