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城市形象越來越文明開發區“和諧”氣象新 當你把目光投向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你會發現,經濟積累的成果正普及到社會發展的每個角落,昔日的漁島鄉村已經變成一個和諧、創新、向上的文明新城區。
百姓日
子越過越紅火 去年職工年均工資16800元
今年60歲的武夷山路社區居民薛老漢以往到了這個時候,正和老伴忙年,而今年老兩口比起往年來清閑了不少。此前,老兩口報名參加了青島一旅行社組織的“夕陽紅”海南7日游,大年初二,他和老伴就要“雙飛”去南方了。薛老漢說,“現在日子好了,吃喝不愁,口袋里的錢也多了,到了該享享清福的時候了。我和老伴已經合計好了,明年我們還準備出國,去趟新、馬、泰。”
生活水平的提高,與開發區廣大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有著密切的聯系。
2005年,開發區職工年平均工資達16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00元。另外,開發區積極推行城鄉統籌就業,五年累計免費培訓農村勞動力5.3萬人,實現就業4.6萬人,并建立了農村社會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區參保農民分別達4萬余人和8萬余人。
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西海岸建起“文化家園”
1月14日是周六,家住開發區唐島灣A小區的謝女士是這樣度過的:上午陪著女兒到開發區文化藝術中心參加了舞蹈培訓班;下午,全家人到圖書館看了3個小時的書;晚上她在英派斯健身俱樂部跳了一個多小時的健美操后,又和全家人一起參加了小區組織的迎春聯誼會。開發區居民能夠享受到如此豐富的業務文化生活,得益于開發區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和文化陣地建設步伐的加快。
近幾年來,開發區積極實施“西海岸文化家園”工程,不斷健全區域文化服務功能。區、街、居三級文化中心、區文化館、圖書館等重點公共文化設施的更新和基層文化載體的配套建設逐步完成。文化網絡的連點成片,既方便了居民群眾參加文化活動、享受文化服務的需求,又營造了健康和諧的地區文明生活氛圍,給新區百姓帶來了和諧、關愛以及歲歲年年的歡聲笑語。
城市形象越來越文明
社會及環境總指數連年奪第一位
“山美、城美、人更美!”這是濰坊商人李向華對開發區發出的由衷感嘆。去年12月份,從事外貿行業多年的李先生來開發區聯系業務,乘出租車時不慎把裝有兩千多塊錢現金和一些重要票據的手提包落在了車上。第二天,本以為尋回無望的他正準備離開開發區時,卻意外接到了出租車公司的電話:速來取包。
類似這樣拾金不昧的故事在開發區已見怪不怪了。文明已經成為開發區人主動的追求。去年,在青島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開發區5000多社區志愿者走上街頭,參與創城宣傳,糾正不文明行為,清理社區環境衛生。
市民個體文明不斷提高,開發區也在追逐著城市框架的整體文明。如今在開發區,繁華的行政商務中心區里,一幢幢智能化的高檔寫字樓鱗次櫛比;佳世客、利群等現代大型商貿設施比肩而立;綠樹掩映的城區主干道上車輛川流不息;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上市民悠閑自得……置身于此,隨處可以感到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種種便利。
近幾年,開發區先后成功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和國家生態示范區,并榮獲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據國家商務部測評,青島開發區的社會及環境總指數在49個國家級開發區中連續兩年位居第一位。王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