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名反扒民警跟蹤扒手已22天了 |
 |
倆扒手行竊時現場被捉
|
22天前,李滄公安分局反扒民警在向陽路步行街發現了兩個扒手,于是一場持續了20多天的較量開始了。昨天上午,反扒民警成功地將自己隱藏在趕集的人流中,當場逮住了正在行竊的兩個扒手。記者現場目睹了整個過程。
新聞現場
第一次較量
網吧里泡了3小時
●時間:2005年12月30日下午2時
●地點:向陽路步行街
這天向陽路步行街上逛街購物的市民特別多。
王濤、張磊等4名李滄公安反扒民警巡查到行街時,發現兩個男子形跡可疑,眼睛一直盯著行人的口袋。民警們交換了一下眼神,持續22天的跟蹤開始了。
“第一天最累,以前我不會打游戲,這次為了跟蹤他們,我學會了上網打游戲。”干了8年反扒的民警張磊笑著告訴記者,警惕性很高的兩個扒手一直沒有下手,他們轉到向陽路步行街上的一個網吧里。“我和王濤進了網吧,其他同事在樓下布控。”張磊對這次反扒印象特別深,“網吧里空氣污濁,我感覺很不自在,我們害怕他們拎包,一直盯著他們。”兩個扒手在網吧里一泡就是3個小時。晚上8時許,民警決定收兵。
第二次較量
摟草打了個“兔子”
●時間:2006年1月1日●地點:向陽路步行街
反扒民警繼續追查兩個扒手的蹤跡。
這天下午2時許,巡查的反扒民警在步行街上再次碰見了他們,兩個扒手在熙熙攘攘的顧客中伺機下手,但是先后幾次都沒有得逞,反扒民警一直跟蹤著他們。
一個小時后,民警跟到了河北商城,轉了一會兒后,那兩個扒手突然閃到一邊,跑了。反扒民警折回到105路車總站,一個正在扒竊的男子被反扒民警當場捉了個正著。
第三次較量
扒手差點得了手
●時間:2006年1月15日
●地點:向陽路與少山路交叉口
1月1日后的6天里,兩個扒手在向陽路步行街消失了。
“他們肯定還會回來的。”王濤很有信心。果不其然,1月7日下午2時,兩個扒手帶著一個20多歲的女同伙一起出現在古鎮路上,這次他們又進了一家網吧,在外面守候3個小時后,民警撤離了現場。
10日下午,3個扒手又出現在向陽路步行街,“他們非常警覺,我們跟了不到10分鐘,他們就掉頭跑到網吧了。”跟蹤行動再次罷手。
“15日中午12時30分,我們在少山路上的壹佳壹服裝地下超市發現他們,但很快他們就不見了。”當天下午,在向陽路與少山路交叉口,兩個背包的女青年急匆匆地跑,那兩個扒手跟隨其后,就在一個扒手準備動手時,另一個扒手發現了民警,立即招呼同伴撒腿就跑。
第四次較量
收網捉賊
●時間:2006年1月21日
●地點:河北商城附近
“時機差不多了,該是我們收網的時候了。”根據多日的跟蹤,反扒民警斷定三個長時間沒有“干活”的扒手近期會動手。昨天上午,他們果然出現在李村大集上。扒手十分警惕,每走一步的都要回頭看1分鐘左右,民警們裝做趕集,掩蔽在人群中。
一會兒,3個扒手突然離開大集。在河北商城附近,3個扒手看到兩名女青年從一個店里出來,一個扒手立即靠上去,他迅速在女青年的衣服口袋里掏了一下,然后扭頭就往自己兜里揣一部手機和現金,這一幕被跟在七八米遠的民警看到了,3名民警撲了上去。
一個扒手掏出匕首,被民警踢掉,接著兩人被摁倒在地上,那個女扒手趁機逃掉了。
經查,一個犯罪嫌疑人姓王,來自內蒙古,今年27歲,另一個犯罪嫌疑人張某,來自河北,現年22歲,當時他們扒竊了一部價值1800多元的高科手機和50元現金。
昨天,李滄警方共派出20多名反扒民警,兵分兩路反扒,抓獲扒手4人。
人物對話
反扒民警:發現扒手就興奮
記者:跟蹤扒手22天,中間有沒有想過要放棄?
王濤(反扒民警):抓扒手不是一件容易事,追蹤20多天是很正常的,其實我們一發現扒手就很興奮,不會放棄的。
記者:現在的扒手有什么變化?
王濤:他們都是速戰速決,而且行動更加詭秘,身上帶有兇器。
記者:捉到了扒手是不是松了口氣?
王濤:市民忙年的時候恰恰是扒手們伺機出動的時候,也是我們最忙的時候,我們不敢懈怠。
相關鏈接
反扒民警教你防扒
昨天,記者請反扒民警給市民防范扒竊支了幾招。
公交車防扒警惕“擠門子”和“單溜”。
“擠門子”是扒竊人員在線路較多的站點,有一個假裝上車,后又以打不上卡或喊上錯車來擋住受害人,后面的同伙伺機行竊。“單溜”是在車廂內單獨作案,不易被發現。
●反扒策略:按秩序上車,不要一哄而上,上車后貴重物品要用身體護住。
商場、商店、集市提防“拎包”。
●反扒策略:在商場內,把包背在身上或者放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或者讓售貨員代為保管;在飯店應該把包放在桌子上,不能離開自己或者朋友的視線;在集市上的攤位購物,不要把包和外衣放在攤位上。
馬路扒竊指邊走邊竊,目標大部分為女性和老年人。
●反扒策略:市民在逛街的時候要把包放在前面,手提包要夾住,走路時不要只顧聊天或看熱鬧,多注意身后的情況和自己的外衣口袋。 記者陳勇張毅民通訊員鄭權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