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晚,市委、市政府在香格里拉大飯店舉行2006年駐青兩院院士新春座談會。市領導杜世成、夏耕、崔錫柱、張若飛、徐長聚、張旭升、張澤忠、王書堅以及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科協負責同志,管華詩、宋振騏等14位兩院院士出席座談會。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杜世成代表市委、市政府向
院士們送上新春的問候,并感謝各位院士在過去一年里為我市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的貢獻。
杜世成說,過去的5年,青島為自己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特別是2005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離不開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也包括以兩院院士為代表的廣大知識分子作出的貢獻。科技進步是物質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基礎,提供動力,指明方向,發揮著引領未來的重要作用。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任務。自主創新體現的是國家利益和國家目標,從國家角度看,它決定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從民族角度看,它決定中華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經濟角度看,它決定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過去,我們一度實行“以市場換技術”的政策,而事實證明,核心技術是換不來、引不來,也買不來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自主創新不等于閉門造車,要在擴大開放的同時注重引進、消化和吸收,只有登上巨人的肩膀我們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杜世成指出,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科技自主創新,全市上下認真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緊產業結構調整上下功夫。但實事求是地說,我們為自主創新提供的環境支持還不夠,城市創新能力還遠遠達不到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科技創新的“五個重點領域”:一是圍繞重點產業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集中力量進行科研攻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二是搞好重點產業中關鍵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不斷提高技術水平;三是抓好節能降耗、減少污染方面的技術研究,尤其是在水、煤、電、油等領域盡快研究開發降低消耗、減少污染的新技術;四是加快工業“三廢”回收及再生利用治理方面的技術研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五是圍繞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市委、市政府最近正在抓緊研究如何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高度一體化的自主創新體系,重點就是確立有利于創新的體制和機制。今年,市財政準備拿出一部分資金重點扶持一批自主創新重點項目,除了依據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三條基本原則外,我們還制定了四條標準:一是必須圍繞我市主導骨干產業的重大課題,當然也包括預期的骨干產業;二是必須具有最快產業化能力,通過扶持成果轉化盡快變為現實生產力,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體現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三是必須具有最大的資本放大系數,就是要與企業結合,在青形成人才、成果、資金的聚集,產生規模效應;四是必須有一個完備的創新體系,包括人才團隊和技術后盾等,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創新鏈條。這些項目都要采取政府出資、公開招標的辦法,目的就是鼓勵自主創新,在青島盡快形成一個濃厚的科研氛圍和產業氛圍。
杜世成最后指出,兩院院士是自主創新的先鋒隊和主力軍,青島擁有23位兩院院士,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同時近年來青島又引入了中國石油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加上原有的駐青高校以及眾多科研院所等,形成了一支在科技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性創新領域的集團軍。希望院士們更多關注和參與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青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中國科學院院士宋振騏等先后發言。院士們對市委、市政府多年來在工作、生活上提供的優越環境和便利條件表示衷心感謝。院士們說,作為青島市民,他們和740萬青島人民一樣為青島取得的成就備感欣慰和自豪。過去一年青島先后獲得20余項國家級榮譽稱號,這與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是分不開的。最近,新世紀首次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召開,為今后科技工作描繪了宏偉藍圖,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院士們表示,要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總體部署,在本職崗位上勇于創新、努力奉獻,為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全部力量。
(本報記者 張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