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我市各級各部門特別是政法綜治部門將深入推進平安創建與鞏固創城成果緊密結合起來,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加強基層基礎、建立健全創安長效機制為核心,以深入開展“十百千”基層平安創建和平安行業規范化創建活動為載體,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創
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完善預測預警機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化解矛盾糾紛。一是暢通訴求渠道疏導矛盾。通過建立民情室、設立社情民意懇談日、領導定期走訪、接訪和工作聯系點制度等方式,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堅持運用多種手段排查調處矛盾。進一步完善街道(鎮)綜治、司法、信訪、調解“四位一體”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規范化建設,加快新型組織、新興行業、新建園區等領域調解組織建設。三是加強突發事件預測和風險評估,完善應急處置預案。
完善嚴打整治長效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嚴重刑事犯罪。一是健全警情信息導向機制,增強打擊的精確性。從重從快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涉槍犯罪、毒品犯罪、經濟犯罪、網絡犯罪及“兩搶一盜”等多發性犯罪。二是健全治安問題經常性排查機制,增強整治的實效性。重點組織開展建筑工地敲詐勒索、娛樂場所“黃賭毒”、租賃房屋外來人口、集貿市場制假販假收取保護費、煙草專賣市場制售假煙、學校周邊治安秩序、盜割破壞電力照明通訊設施、網吧非法容留未成年人、商場公交車扒竊及交通、消防事故隱患等專項治理。對個別治安狀況落后的地區、單位實行掛牌督辦、限期整改。
完善治安動態防控機制,不斷加強治安防范。一是實現治安巡防布局網絡化。進一步完善110、119、122“三臺合一”指揮系統和治安、消防、交通“三警聯勤”機制,最大限度地整合保安隊員、協警員、民兵應急分隊等各種巡防力量,延長巡邏時間,提高見警率。二是實現社區防控手段多元化。在城區強化社區警務室、居委會辦公室、調解室、暫住人口管理辦公室“四室合一”工作機制,在農村全面推行民警保安駐村制、巡勤警務制、戶訪制、治安承包制等警務模式。三是實現單位內部安全保衛制度化。四是實現防范設施建設一體化,將治安防范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用建筑建設總體規劃,在城區主要街道、商業繁華區、重點要害部位和治安復雜場所廣泛實行以視頻監控系統為主的技術防范,并逐步推廣到社區、企事業單位。五是完善預防犯罪機制,切實加強綜治基礎。
完善政法綜治基層組織建設,夯實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進一步強化街道(鎮)和社區(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綜治政法組織在平安建設中的骨干作用,加強社區居委會和治保、調解、普法、幫教、巡邏、消防“六位一體”群防群治組織建設。
完善綜治長效工作機制,層層落實領導責任制。其中,對發生嚴重危害社會穩定的重大刑事案件、治安災害事故和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地方、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制;健全以公共財政為主體的平安建設經費保障機制;健全以創建“十百千”和行業規范化為內容的基層創安機制;健全弘揚社會正氣的輿論引導機制。
(本報記者 戴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