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投23億扮靚城鄉義務教育
本報訊(記者 孫軍)新型的弧形黑板,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不會反光;網絡教室寬敞明亮,教師、學生可隨時登錄互聯網;新建成的餐廳可容納千人同時用餐……近日,在青島即墨南泉中學,率隊進行義務教育標準化督察的青島市副市長王修林對學校的建設給予了表揚。
據悉,始自2000年的青島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工程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3.3億元,全面提升青島市城鄉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力求讓所有中小學校處于相同的起跑線上,給每個學生平等受教育的條件。截至2005年年底,青島市七區和膠南市所有中小學校全部達到標準化的要求,全市90.7%的小學、94.3%的初中學校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標準化學校。
“黑屋子,土臺子”曾是昔日農村學校的破舊情景,隨著繼中小學布局調整之后義務教育標準化工程的實施,學校的內部設施大為改觀。據青島市教育局最新統計,2000年至2005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調整后,全市小學由2000年的1447所調整為2005年的998所,初中由297所調整為245所。截至2005年年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普及率達96.5%,學生計算機擁有率人機比為15.7:1,教師計算機擁有率人機比為2.03:1。
標準化工程還涉及教學、德育、管理等學校的軟件。如今,在青島市的農村中小學校,教師的“一言堂”被打破了,學生上課時的小組討論成“家常便飯”,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社會成為學生的大課堂。
《中國教育報》2006年1月24日第1版 記者 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