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冬令營小營員繪制的感謝卡,卡片上是媽媽正在發火的形象。 |
“這是誰呀寶寶?”昨
天,市兒少中心冬令營結束,參加冬令營的小營員伴著一首名為“感恩的心”的歌曲,把自己制作的感謝卡送給媽媽。打開賀卡,何女士哭笑不得,賀卡上女兒畫出了母親的形象———一個女人卡著腰站著,怒發沖冠。冬令營的30個營員里,6個孩子畫了生氣的“丑媽媽”。
新聞主體
感恩卡“丑畫”媽媽
“媽媽沒這么難看吧,回去重新畫一遍。”何女士把賀卡塞還到女兒手里,女兒小蝶趕緊把它藏進書包,向小伙伴作了個鬼臉。“媽媽在家比爸爸厲害,是管事的。”小蝶偷偷告訴記者,媽媽每天都要給她下命令,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媽媽布置的額外功課,不然就不能睡覺。“放假我都沒看過電視,跟上學一樣天天寫作業,要是我不聽話媽媽就生氣。”她一臉委屈地說,當時冬令營的老師要大家畫媽媽,她的腦袋里一下就冒出媽媽生氣的樣子,“我覺得我畫得挺像的。”
閉營典禮上,小蝶的媽媽穿戴整齊,還畫了淡妝,看上去是個漂亮媽媽。“我管她還不都是為她好,這個孩子……”看著女兒的畫,媽媽坐在那里挺尷尬。和她一樣受到打擊的還有幾個母親,孩子們說畫媽媽生氣的樣子是因為媽媽太嚴厲。
“我也很委屈,為孩子做了這么多,在孩子眼里卻成了‘壞人’,他爸爸平時對孩子不管不問,卻成了‘好人’”,周女士說,平時她負責教育孩子,經常和孩子產生摩擦,“為參加他的閉營典禮我是請假來的,對他已經很關心了。”
專家觀點
母親要適當調適市婦聯副主席管艾宏介紹,當前,女性除了在家庭中承擔著更多的持家和教養孩子的壓力外,隨著整個社會生存壓力的增大,她們還要與男性一樣承擔著職業的壓力,因此,她們的焦慮程度也在明顯地增大,發火是正常現象。
管艾宏表示,不成功的母親想要孩子超越自己,成功的母親怕孩子給自己丟臉,母親們的希望讓孩子們感覺到壓力。以前的中國社會是“嚴父慈母型”的社會,現在的社會已經變成“嚴母慈父型”,母親正成為社會和家庭所有矛盾的焦點,于是痛苦的母親便把自己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心情輕松時,她們可以對孩子很溫柔,焦慮時,就用命令代替了說理,突然變臉。所以不少家庭中母親和孩子的關系出現了不和諧音。
建議母親應該與孩子多溝通,心情差的時候找個發泄途徑,或做心理調適,不要把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另外父親也應該承擔些責任,與母親共同承擔起教育的責任。趙黎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