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串親是一根‘線’,我們用民俗的‘針’,已將它‘縫’在我們的年俗里。串親的風俗是我們山東淳樸民風的體現。”山東舜文化協會副秘書長、濟南市文史研究專家張華松如是說。
串親是春節里一項重要活動。俗話說,十里不同俗,我省地域廣大,初二串親的年俗也不盡相同。萊西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
岳母在后頭”。即墨則初三、初四去岳父母家串親,忌初五,有“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之說。我省大部分地區在初二這天,都是媳婦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串親。有的地方,未婚的青年男女可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外祖母。
初二回娘家,都要帶禮物。新婚的女兒女婿所帶的禮物最為講究,萊蕪一般是“八色”、“十色”(酒、肉、糕、饃、雞、魚、香腸等),并且所帶禮物要雙數,雞要兩只、魚要兩條。淄博等地過年到丈人家串親要用箢子挎上年糕、饃、燒餅、點心之類的東西。
我省大多數地方,都視女婿為最尊貴的客人。泰安等地的酒席上除雞、魚、肉、蛋外,還要擺“四頂四”(四個果碟、四個炒碟、四個大碗、四個大盤),而萊蕪給女婿的回禮是兩個5公斤重的大饃和大糕。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還要到丈夫的外祖父家串親,叫做“扎根”,扎了根就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扎根”時外祖父、舅舅等要給媳婦壓歲錢,而媳婦丈夫也要行叩頭之禮。
濟南把女婿稱為“姑爺”,年初二這天招待女婿也格外隆重,先準備好豐盛的宴席,然后要女婿坐上首椅子,并由內兄弟或長輩親友相陪。岳父在席間要為姑爺敬酒,左三杯,右三杯,有些不勝酒力的女婿往往會“獻丑”。女兒這天要多陪母親,說說知心話;隨同來的孩子則拿著姥爺姥姥給的鞭炮、煙火在當院里、大街上邊放邊嬉戲玩耍。夜幕降臨,女婿才能向岳父岳母拜別,帶著妻兒高高興興地回家。(完)(記者
楊潤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