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2月1日訊春節前后,省城主打“冰雪游”品牌的景區都捏著一把汗,希望天公“作美”降降溫,太陽最好藏起來。眼下,這種靠天吃飯的尷尬正在困擾著跟冰雪“較勁”的景區。 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北方城市開始熱衷發展冰雪旅游。今年春節,氣候溫暖的廣西也建起了室內雪場,冰雪旅游對人們的吸引可見一斑。
濟南冬天的戶外活動少,南部山區旅游條件成熟,滑雪場、雪雕、冰雕等項目被投資者看好,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建起了3家滑雪場。滑雪場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省城的冬季旅游。從圣誕節到春節,滑雪場的活動層出不窮,高峰期的日客流量達到1萬人次。記者今天從金象山滑雪場了解到,這里接待的來自廣東、湖南、廣西、江蘇等省市區的旅游團很多,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的客人也有增加,預計初六將達高峰。 滑雪場多了,人們期待的降價卻沒有如期而至。旅行社的滑雪一日游、二日游報價大都在一二百元左右,而游客實際的消費要遠遠高于這個數字。就拿春節來說,一個三口之家滑雪2小時的花費至少700元。一位雪場負責人向記者道出了緣由,經營成本降不下來,我們哪敢打價格戰?眼下,這些滑雪場最早的才運轉了1年時間,有的還在追加投資,不要說收回成本,就連用水造雪的成本都要因天氣轉暖而增加不少。春節前,某景區就因為氣溫條件不夠而不能如期舉行冰雕活動。還有一組數字值得關注,據濟南市旅游部門統計,今天臥虎山、金象山、九頂塔三家滑雪場共接待游客近3000人次,收入分別為1.48萬、1.1萬和1.35萬元。而市區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的門票收入分別為6.8萬元,4.16萬元和4.1萬元。一向被認為是貴族項目的冰雪旅游,黃金周的單日收入卻不敵傳統景區。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現有投資80%以上是規模偏小、設施和管理落后粗放型的體驗型初級雪場,這些雪場已不能滿足游客進一步的滑雪需求。應該給那些忙著“扎堆”搞雪場建設的投資者敲敲警鐘了。此外,滑雪旅游與關聯行業的收入比為1:10左右,如滑雪旅游門票消費為1元錢,那么在交通、住宿和購買紀念品等方面的投入至少要10元錢。但是,許多雪場接待的游客很多,與之相關的雪場設備、滑雪器材、服裝、交通以及信息等行業的消費潛力沒有發掘出來,而這些都是滑雪產業的重要利潤源。
責任編輯:王國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