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4日拍攝的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實驗裝置新華社發 |  | |  | 技術人員在安裝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實驗裝置 |
   早報訊   綜合中央電視臺和《江淮晨報》報道,近日,我國科學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核聚變“人造太陽”實驗裝置,模擬太陽產生能量。    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設計、制造的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大部件目前已安裝完畢,進入抽真空降溫試驗階段。作為核聚變研究的實驗設備EAST可為未來的聚變反應堆進行較深入的工程和物理方面的探索。    據國家“九五”大科學工程EAST建設項目總負責人萬元熙介紹,“人造太陽”裝置從內到外一共有五層部件構成,進入實驗狀態后,裝置內部將達到上億度的高溫。利用這個裝置實現受控熱核(聚變)反應,可以得到一個無窮盡的清潔能源,就相當于一個小太陽,源源不斷從核聚變中得到能量。從1公升海水中提取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發生完全的核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燃燒300公升汽油所獲得的能量。    EAST工程是國家“九五”重大科學工程,工程總投資近3億元,在進行一段調試和修改補充工作后,預計今年7、8月份正式運行,進行放電試驗。     背景資料    太陽從里面到表面都在發生聚變反應,正是因為這些聚變反應釋放出大量能量,使太陽上億年源源不斷發出光和熱。但是太陽上的聚變反應是不可控的,就像氫彈爆炸,巨大的能量在一瞬間釋放出來。為了讓這種能量為人類所用,需要將能量釋放過程變成一個穩定、持續并且可控制的過程。EAST正是起著這一轉化作用,通過磁力線的作用,氫的同位素等離子體被約束在密封裝置中運行,發生高密度的碰撞,也就是聚變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