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的萊西,處處涌動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潮———市鎮干部攜信息帶技術請纓下鄉幫扶,村干部聽民聲取民意謀發展大計,農民群眾在養殖場、蔬菜大棚里忙活得歡天喜地……呈現出大地處處唱“新”歌的可喜畫面。
實施“百村示范帶動工程”:利用3年時間,使全市確定的100個示范村率先達到建設
標準
2002年,沽河辦事處后莊扶村與九聯集團實行“村企合一”,以九聯集團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基礎,開始走捆綁式發展之路。該村現已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工業園、居住區、行政辦公區等生產生活設施;村集體為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養老金,為學前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交托管費、學雜費;全村80%的勞動力在九聯集團就工。去年,村集體總收入9.2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0560元,是響當當的“村企合一型”示范村。
東莊頭村擁有占地480畝、年交易量9.8億公斤、交易額10.2億元的全國最大的村級蔬菜產地批發市場。村里建有青島市規范化完全小學、省級先進敬老院及老年協會、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90%的村民依托市場致富。去年,村莊完成集體經濟總收入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00元,是典型的“市場帶動型”示范村。
萊西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全面實施“百村示范帶動工程”,確定了“村企合一型、市場帶動型、招商引資型、高效農業型、舊村改造型、專業加工型、合作組織拉動型、資源開發型、庫區開發型、旅游帶動型”等共十種村莊發展模式,使每個村莊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他們提出,從今年起利用3年時間,使100個示范村率先達到建設標準,到2020年全市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
藍圖已繪就,貴在抓落實。萊西市成立了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召開了千人動員大會,舉辦了建設新農村帶頭人先進事跡報告會,組織市鎮干部進駐示范村幫助搞規劃、謀發展。在實際工作中,他們充分發揮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的作用,堅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不斷將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為民服務代理制”向縱深推進。去年,全市共為群眾辦結事項6萬多件,群眾滿意率達到100%。
走“工業支撐、園區承載、項目主導”的新型工業化之路,將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培植成強市富民的新優勢
培植產業新優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基礎。萊西市按照“一業特強、錯位競爭、統籌城鄉、加快發展”和“融入大青島、建設新萊西”的思路,大力實施農村工業化、鄉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經濟國際化四大戰略,走“工業支撐、園區承載、項目主導”的新型工業化之路,已逐步構建起食品加工、紡織服裝、橡膠化工、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礦產建材六大工業主導產業。
農民增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中之重。在培植強市富民新優勢的過程中,萊西市把發展壯大“農字號”龍頭企業作為統籌城鄉、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從而帶動農業產業化不斷向縱深發展。目前,全市已發展食品加工企業470多家,培育壯大了奶牛、肉雞、生豬、蔬菜、果品、花生六大產業鏈條,將全市80%的農戶及耕地納入其中。
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一系列“民生工程”讓百姓得實惠
讓老百姓得實惠,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終目標。為此,萊西市推出了“新招數”———
招數一:加大公共財政支農力度。去年,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完成土地治理項目6個,開發面積4.5萬畝,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糧食示范區28萬畝。從2004年起,投入資金5億元,全面實施農村通電、通客車、通自來水、通公路、通訊的“五通”工程。目前,電、客車、公路、通訊已實現村村通,到今年底將完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農業及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有效地提高了綜合生產能力,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招數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全市形成了城鄉養老保險、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城鄉醫療保險、失業(職工)被征地(農民)保障、農村五保老人生活保障以及教育救助、殘疾人救助、災害救助、老年人救助及困難群眾住房救助的“五保五救”社會保障體系,真正做到了應保盡保。他們提出,要從今年開始,利用5年時間,投資1億多元,基本解決69個庫區移民村的落后面貌,使庫區移民的生活水平基本達到所在鎮(街道)農民的平均水平。
招數三:政府“埋單”培育新農民。從2004年開始,他們啟動了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陽光工程”,每年籌措資金500多萬元,免費對農村勞動力進行電工、電氣焊、烹調等10多種技能的培訓。目前,全市已有15.5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有20萬名科技型農民靠發展設施栽培、養殖業等新技術、新品種發家致富。
崔展紅 李曉軍 于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