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日同時發出兩種預警信號之后,7日省氣象臺同時發出了四種“寒冷信號”:大風警報、低溫預報、半島北部地區雪災橙色預警信號、半島地區道路結冰橙色預警信號。
預計從7日夜間起,半島地區有較大的降雪,并會持續出現對交通有較大影響的道路結冰;魯西北的局部地區則將會出現零下16攝氏度左右的低溫。
按照省氣象臺發布的報告,近期,全省最低氣溫一直持續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7日,魯西北地區的部分站點更是出現了零下15攝氏度的最低氣溫。伴隨著7日夜間一場7—8級大北風的到來,8日晨,魯北、魯中山區和半島內陸地區最低氣溫將降至零下10—零下12攝氏度之間,其他地區零下7—零下9攝氏度。魯西北的局部地區還將出現零下15—零下16攝氏度的低溫天氣。10日起,氣溫才逐漸回升。
刺骨的寒風對已經習慣“暖冬”天氣的人們來講,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不過據省氣象臺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仍屬于正常范圍。1972年2月7日,淄博曾經出現零下22.8攝氏度的低溫,濟陽的最低氣溫也曾達到零下22.6攝氏度。在這樣的低溫天氣條件下,居民外出要注意保暖、日常飲食以及交通安全,對農作物的生產也應該采取相應的防凍措施。
從6日早晨6點到7日早晨6點,全省24小時的平均降雪量達到了2.1毫米,其中煙臺和威海是降雪的“重災區”。所幸的是,自去年底以來半島地區頻頻發生的“雪災”有望在8日暫告結束,全省天氣開始多云轉晴。(記者 楊飛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