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專家表示:信用榜單理應由職能部門發布
節后求職高峰又到,一些職業中介也趁機四處招人。昨天(7日)記者接到讀者反映,稱有“中國求職專業打假平臺”等網站集納了不少廣州“黑中介”名單,不知是否屬實?通過網上搜索工具,記者發現確實有不少網友自發制作了一些“黑榜”,講述其求職經歷,收集
相關機構的名稱、地址、電話等,提醒求職者不要上當受騙。
公司關鍵字成“罪證”
在某網站論壇上的一篇文章中,除了公布了68部“騙子”公司的電話號碼外,還總結了6種“騙術”,包括用手機、小靈通而不是公司電話,不在正常工作時間預約面試等,并列舉了一些自認為不良的公司名稱關鍵字(長×、金×、南×等)。該篇文章引起網友強烈反響,紛紛跟貼講述自己的經歷,或添加一些所謂的“騙子公司”,有網友寫到:“謝謝各位的提醒,我今天就差點被騙了,還是那個什么廣州撫×有限公司,昨天叫我去應聘行政助理,要交400元押金”。
求職者為“黑名單”叫好
盡管在網上自行編制黑名單可能涉及侵權問題,對有些企業的指責也可能純屬空穴來風,但眾多求職者還是紛紛為這些黑名單叫好。廣東工業大學大四學生小李稱,他曾接到一個公司用小靈通打來的面試通知,后來在網上搜索才發現那個公司原本屬于“黑中介”,“不然恐怕我也要上當”。
公布信用程度須合法
就網上中介“黑榜”一事,廣州市職業中介協會秘書長熊寶謀表示,其中不排除有些屬于同行互相之間的詆毀,勞動保障部門近日將組織對中介機構的檢查,對查證確有違規行為的將給予曝光。同時,為了推動正規中介的發展,廣州近日還將從200多家勞動部門頒發許可證的中介機構中評選出60家放心中介。
一位勞動保障方面的專家則表示,由于黑中介騙取錢財的成本相對較低,加上取證比較困難,這導致了一些黑中介打而不死,屢屢興風作浪。在此背景下,網民自發編制中介“紅黑榜”雖不失為一種警示,但顯然于法不合,問題的解決還要靠加大打擊力度。此外,加強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也是一條途徑,但這應通過合法程序,由相應的管理機構進行。
鏈接:中介費超200元即屬違規
廣州市勞動力市場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到中介機構求職,一要檢查對方的執照,必須要有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和勞動部門頒發的中介許可證。接下來就要看對方提供信息的可信度,對方提供的崗位應有用人單位的招聘委托書,有些機構無論什么條件的崗位都能提供,一般來說這樣的機構就不可信。
最后一項就是看對方收費。廣州市的中介目前可以有3種收費,一是20元/月的資料儲存、推薦服務費用,一般一個月至少推薦3次;二是50元/月的服務費,主要是常設勞務集市的中介機構;三是200元/人的成功介紹費,最高不超過200元,不成功則要全額退還。且3種收費只能選擇其中一種形式,不能同時收取,因此中介機構收取超過200元的費用就屬于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