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代會進入第3天,“撤市設區”和“撤縣設區”成為呼聲最高的關鍵詞之一。今天,章丘市代表團的23位代表、濟陽縣代表團的21位代表,分別聯名提出了“撤市設區”和“撤縣設區”的議案,并分別被冠以“1號議案”、“2號議案”。此前,政協委員劉家和和郭現和也聯名向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把章丘市“撤
市設區”(本報2月8日曾作重點報道)。
章丘濟南“全面融合”
9日上午11時,這是大會主席團第一次會議決定的代表提交議案的截止日期。最終,大會共收到16份議案,章丘市代表團提出的《關于章丘市撤市設區的議案》被議案組的工作人員標以“1號議案”。
記者注意到,“1號議案”由章丘代表團的23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領銜的代表的另一種身份分別是章丘市委書記陳先運、章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靖緒佳和章丘市市長畢筱奇。
自1992年撤縣設市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章丘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已基本具備了撤市設區的條件。章丘市代表團的代表們底氣十足地擺出了一堆“硬指標”。章丘與省城濟南已經由主動對接轉入全面融合,撤市設區已成為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共同的心聲。
章丘市代表團23位代表就“撤市設區”提出的方案是,由于實施整建制撤市設區易于操作、利于穩定,建議將章丘市整建制撤市設區。區劃調整后,撤銷章丘市設立章丘區,政府駐地、人員編制、區域面積不變。
濟陽愿做“二傳手”
濟陽縣代表團也向大會提出了“撤縣設區”的議案,并被議案組標以“2號議案”。記者同樣注意到,同“1號議案”相比,“2號議案”的陣容也毫不遜色,21位代表聯名。領銜的代表的另一種身份分別是濟陽縣委書記蘇樹偉、濟陽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韓振英和濟陽縣縣長張新文。
濟陽代表團的這21位代表認為,濟陽縣作為黃河以北的近郊縣,居于承接“北跨”的重要位置,實施濟陽縣撤縣設區,一方面可為濟南城市“北跨”發展提供更廣闊的戰略發展腹地,有效緩解濟南城市發展受限于城市空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可發揮濟陽對外輻射“二傳手”的作用,加速濟南都市圈的形成。
目前,國道220線拓寬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濟南黃河三橋、濟陽黃河大橋和濟南北三環高速正在加緊建設之中。這些重大交通設施建成后,將形成快捷便利的交通體系,實現濟陽與濟南的無縫對接。
濟陽縣代表團21位代表就“撤縣設區”提出的方案同章丘市的方案相同,區劃調整后,撤銷濟陽縣設立濟陽區,政府駐地,人員編制、區域面積不變。
有望成為“八區兩縣”
“撤市設區”、“撤縣設區”成了不少參加兩會的代表和委員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市長鮑志強昨天在參加天橋區代表團分組審議時透露,濟南市目前“六區一市三縣”有望變臉,如果計劃落地,“八區兩縣”將搭起新濟南。
按照目前的行政區劃,濟南市轄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市、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共6區、1市、3縣。如果“1號議案”和“2號議案”的設想能最終落地,那么,濟南市新的行政區劃將變為8區、2縣,即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平陰縣、商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