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民政局挪巨額養老金蓋辦公樓》追蹤
農民還會繼續投保嗎
盡管紅河州各級政府部門間正在群策群力,然巨額農保基金流失問題依然找不到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目前,農保基金的帳面余額僅剩300多萬元,按照每年75萬元的發放量,基金缺口問題暫不會火燒眉毛。
但是,農民群
眾會不會繼續投保?紅河州農保基金事業今后將傾向于什么樣的局面?面對這樣的問題,當地政府方面開始感覺到巨大的壓力。
農民:投保與否要看政府的態度
在蒙自縣范圍內,鄉鎮級的農保基金參與人數在雨過鋪鎮和草壩相對集中。記者在這兩個鎮采訪時發現,在參保群體中極大多數為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親屬,農村戶口人員參保特別少,記者還了解到,兩鎮最近兩年的參保數量也沒有增長多少,對此,雨過鋪鎮的一位官員這樣解釋:幾年前巨額農保基金被挪用流失的問題在蒙自傳的沸沸揚揚,受輿論影響,許多群眾對農保基金事業持消極態度。而該鎮的金鎮長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州民政局前主要領導挪用巨額農保基金的事件并沒有影響我鎮參保人員的利益,所有參保人員一直如期領取了保金,盡管這樣,我們并不滿足于現狀,希望上級政府多開展工作,對農保基金目前的管理工作和今后的發展方向通過多渠道向鄉村群眾進行廣泛宣傳,以消除農民群眾的消極心理,爭取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農保基金事業中來。”
在采訪中,雨過鋪鎮和草壩鎮的許多農民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態度:發展農村社會保險是建設新農村的一種趨勢,但如果要讓他們廣泛地參與到農保基金事業,政府方面必須先解決農保基金嚴重流失的遺留問題,并且以文件和制度形式向社會公布今后農保基金的管理計劃,如果看不到確保利益的希望,他們將放棄投保行為。
遺留問題拖緩農保職能移交
依照云南省政府的有關文件要求,紅河州政府早在2005年7月8日以紅頭文件形式向全州各級民政部門發出通知,要求在同年7月30日正式將農村養老保險職能統一移交到勞動保障部門,勞動保障部門從2005年8月1日起行使農村養老保險工作職能。然而到目前為止,尚有蒙自縣、個舊市和紅河縣三地還沒有完成移交手續。對此紅河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許副局長解釋說:“這三地的審計部門至今還未完成對原有農保基金的審計工作,當然,審計進度和農保基金流失的遺留問題有關。”蒙自縣民政局的一位領導告訴記者:“蒙自縣的參保人員、繳費情況等資料還在縣審計局,目前審計局正在積極核算基金帳目,等理順完后,我們會盡快移交勞保局。”
記者在采訪中獲得這樣一個信息:紅河州農保基金的原始帳目至今錯綜復雜,追繳流失基金搖搖無期。對于全州的農保基金手續什么時候能夠完完整整移交到新的職能部門,當地官員心里也沒有一個“指日可待”的底,更多的只是表達出“盡快完成”的愿望。
建立農保金“摸不到”的制度
據了解,在今年春節前后,紅河州各級勞保部門先后向2193人發放了共254767元保金,這是當地農保基金職能移交以來發放的第一筆保金,在當地政府官員看來,盡管農保基金工作還深受資金缺口、流失基金久懸不決等問題的捆擾,但至少也表明了政府“確保發放農保金”實際作為,“通過這一信息,向全州的老百姓投遞一顆定心丸,讓廣大群眾相信政府會克服困難,保障人民的利益。”州勞保局的許副局長這樣說。
許副局長向記者透露這樣一個信息:除尚未移交農保基金工作職能的蒙自、個舊和紅河以外,目前,全州其他10個市縣都完成了農保基金經辦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工作。許副局長強調說:“我們全面吸取了以往農保基金管理工作出現混亂的經驗教訓,現在采取的是為農保基金設立財政專戶,任何農保基金的管理人員都只負責統計、審核、和發放工作,將接觸不到基金庫里的現金。這樣,就從源頭上避免了私自出借和個人挪用的可能。”
宣傳帶動投保
據許副局長介紹,目前,紅河州農保基金的帳面還有300多萬元,按照每年75萬元的發放量,還可以支撐幾年,同時州政府方面明確表示,以后如遇到基金缺口問題,其保證出面協調解決,所以,發放農保金的問題并不擔心。“如何恢復農民群眾的投保信心,將是我們勞保部門今后工作的重心,”如何鼓勵農民群眾支持農保基金事業,許副局長表達了政府的計劃,“我們打算在今年3月份,在全州范圍大力開展農保基金管理和運作的宣傳工作,并且將對新增加的基金管理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目的上廣大農民群眾了解農保基金管理的規范化和運作的科學性,進而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投保。”
特派記者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