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一直處于冰凍之中的杭州樓市,在跨越新年之時似乎并沒有多少回暖的跡象。在過去的春去秋來中玩夠了招數的開發商們,絞盡腦汁地想出各種營銷手段來招徠客戶,但是市場似乎還是不太買賬。眼看著僵局無法破解,杭州樓市開始轉向"政策"求助。
從高歌猛進到掉頭奔去
作為一個二線
城市,杭州房地產市場在過去的六七年內一直處于罕見的火爆狀態。不管多少人傳言房價即將要跌了,購買力還是一路高歌猛進毫無頹勢,屢屢擊破人們對房價漲幅想像力的底限。直到去年"國八條"出臺之后,隨著上海等地"跌價"、"退房"等各種消息的傳來,杭州的房地產市場仿佛被噎住了一般,一下子出現了停頓的跡象。往日門庭若市的中介所冷冷清清,本來瘋了一般涌向售樓處的人流猶如大河冰凍,瞬時止步,購房者由猶疑,迷惑的表情,轉變成堅決掉頭奔去的背影。
在宏觀調控剛剛出臺的時候,還有不少人按照從前的經驗,相信房價漲幅是不可遏制的,還有人依然掏出幾萬元去買一個優先選房的房號,還有人因為沒有獲得買房資格而在房產公司大哭大鬧。但是不久后,網絡上就遍布一片"必跌"、"已跌"的論斷,以及對剛剛下單購房者的同情聲甚至幸災樂禍的言論。
在幾個月時間中,有些原來供不應求的房產項目成交量下跌到原來的一兩成。長夜漫漫,無數開發商盼星星盼月亮般等待重回好時光,卻始終不知道魚肚白在哪里。傳言紛起,一些樓盤重現連夜排隊購房的景象,結果被輿論稱為是開發商自己雇傭民工營造虛假繁榮的營銷"陰謀"。老百姓對房產市場的信任感下滑到了洼地。
來自政府方面的信息似乎還不是太糟。據杭州市房管局近日公布的報告,在去年宏觀調控初期,市場出現了消費者觀望、停止購房的狀態,從5月到8月,市場成交量均呈下降態勢。但是這份報告說:"進入9月后,消費者逐步走出觀望狀態,成交量明顯回升趨于穩定,六城區連續三月商品住宅成交量(不含經濟適用房)都在1800套以上。"
與此同時,人們看到,從前有房不肯賣、還要搞"惜售",像分贓一樣偷偷"內部預訂"的房產開發商,如今鋪天蓋地打廣告勤吆喝,不斷推出"打折"、送這個送那個的措施吸引人氣。傲慢無禮的售樓小姐態度一下子殷勤得多了。一些開發商說,別人的已賣出多少套的數字其實都有很大水分,他們都自稱"只有我們的才是實打實的"。
據杭州市經濟信息中心監測的八家中介公司成交情況顯示,2005年年底杭城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在持續兩個月的回暖后,又出現了小幅萎縮,11月比上月減少了3.35個百分點,購房者的熱情隨著氣溫不斷下降。據杭州市經濟信息中心預計,到2006年3月為止,成交量要大幅回升難度很大。據各家中介公司反映,2005年年底買賣雙方熱情與2005年10月房交會期間所拉動的"回暖"相比又明顯降溫。據了解,除部分真實的剛性需求仍然在市場上堅持尋覓外,購房者的普遍心態是期望看清明年走勢后再有所動作。
房地產的特點是"買漲不買跌",被嚇住了的消費者猶如當年害怕房價還要漲因而瘋狂搶購一樣,害怕房價不知道還會跌到什么程度而更加不肯輕易掏錢買房。盡管由于個體差異和統計方法的不同,很難確定房價究竟是漲還是跌了,但是購買力的萎縮和市場的冷清、停頓,成為各界人士的普遍認同。
解鈴還需系鈴人?
新春伊始,在房產商和購房人群的心理博弈之中,樓市的第三股力量――政府出手了。和過去若干年頻頻出臺的各種以"抑制"為主基調的"房產新政"不同,這次的"政策"致力于降低交易成本,拉動住房消費,促進房產流通,"助推"樓市再次走向供銷兩旺的繁榮局面。有人提出疑問,這豈不是"解鈴還需系鈴人"?
1月5日下午,杭州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專題分析房地產市場形勢,提出市有關部門將于近期采取一系列包括金融支持、降低房地產交易成本、完善公積金貸款和貼息辦法、重新推行外地人購房入戶和改善住房供應體系等舉措。
兩天后,杭州市舉行首屆杭州最佳人居環境獎頒獎典禮,對一批房產項目進行表彰。市領導在講話中透露,政府曾組織開會要求銀行最大程度地支持杭州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與會的銀行負責人態度都十分積極。他還表示,某些與房產相關的政策執行時間將做微調,某些"緊縮政策"將結合杭州實際情況"暫緩",還會考慮拆遷安置采取貨幣化等。他還透露,將首先選擇兩個區域試點恢復很早前曾實行過后被停止的外地人購房落戶政策。
很快,杭州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發布通知,將市區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現行的30萬元調整為50萬元。這是自2001年以來杭州市區首次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這意味著老百姓可以貸到更多利息比銀行貸款低得多的款額用于購房。
1月10日,杭州出臺了關于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的"金融支持意見和建議"。市政府向銀行方面提出建議:對普通住宅個人貸款按揭成數提高到八成。對購置二、三套自用的普通住宅,也采取同等政策。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稱,不能讓用畢生積蓄買房的老百姓財產縮水,還要讓沒房的老百姓在現有的狀況下買得起房。他還說,要積極鼓勵個人購房貸款,大力發展個人按揭業務。對購置普通住宅的個人按揭貸款可采取優惠利率,一般按基準利率下浮10%
。再加上絕大多數銀行已取消強制房貸險和公證費,按揭的成本大為減少。
另外,市政府在《促進我市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金融支持意見和建議》中提出,相關銀行在解決有關房地產企業貸款風險處置等問題時,要從正面來積極、穩妥處理好貸款企業風險。在保證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對在建普通住宅樓盤要優先貸款,防止出現爛尾樓現象,盡量避免開發企業因為資金問題不能按期交房而出現退房。
根據2005年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購買房屋后在兩年內銷售的轉讓方,不論是普通住房還是非普通住房均需按全額繳納5%的營業稅。兩年時間的起點以契稅繳款書的填發日期為準。這一政策出臺時就受到廣泛的質疑,一些前幾年買房自住的人早就住進現房,但遲遲未去辦房產證和繳納契稅,這一政策出臺后曾出現排長隊辦證的熱鬧場面。近日,杭州市規定只要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并登記備案,就可繳納契稅并取得完稅憑證。這就大大縮短了時間,降低了交易成本。
有待觀后效
杭州市政府這次的出手和去年嚴厲的宏觀調控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對比,已經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房產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贊成方和反對方各抒己見,見仁見智。
有的網友在互聯網論壇上批評政府"托市",有的懷疑"是不是說明樓市真的已經到了很危險的時候了,利益集團已經快撐不住了",也有網友頗高興地說:"政府還是有點水平的,在最讓人意外的時刻推出了令人振奮的措施。讓人刮目相看。"
其實除了近日連續出臺的政策,前段時間,政府就已經在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方面為樓市"助推"。陣陣風聲在歲末年初勁吹樓市。
據來自有關方面的消息稱,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杭州和上海將開工建設磁懸浮,到時上海到杭州只需要20多分鐘,將實現"工作在上海,生活在杭州"的同城效應。據說南京和杭州也將致力于實現"同城效應"。12月20日,建德市專門到城區舉行新聞發布會",借杭千高速通車的契機,為該市的房地產
"吆喝",該市政府表示,一千萬以上的投資可確保供地,目前已經劃出50宗沿山沿湖的地塊,共計約7000畝,將有序推出開發。政府還將大手筆推進城市建設,吸引大都市居民前去居住。集中了50多個房產項目、但因為基礎設施配套沒跟上而人氣不旺的余杭區則在近日專門向新聞界通報情況,介紹該區塊近三年中將建設20條城市道路以及一批公交設施,還將新建30余個幼兒園和一批學校,成為市民居住的好地方。
"政策"之拳甫出,在市場上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大批市民致電媒體,詢問關于公積金等相關政策的詳情。在歲末年初,樓市慣常是處于淡季,但最近一段時間的數字表明,成交量還屬于比較穩定,據初步統計,今年1月份,杭州八大房產區域共成交1437套商品房,去年12月份則為1464套,基本保持著穩定的銷售態勢。有不少新樓以較理性的價格,集中在歲末年初開盤,取得了較好業績。如地處鬧市中心的一個樓盤于1月6日開盤,均價
10600元/平方米,幾乎每天的成交量都有兩位數,最終以273套的銷量高居1月份樓市排行榜冠軍;
去年年底開盤的一個酒店式公寓起步價17800元/平方米,在營銷上還推出了"10年回租"策略,即購房者在合同約定之后的10年內,可以每年得到購房總價7.8%的回報,絕好的地段和回報政策,使得該樓盤預定量和銷售量連連高居前列,1月份以113套的銷量位居排行榜前三甲。但是不少房地產行內人士認為,去年的宏觀調控力度很大,影響深遠,對購房人群的心理尤其產生巨大作用,目前杭州市的一些地方政策究竟對拉動消費需求,防止出現市場過剩能產生多大作用,還有待觀察。
有專家指出,去年的宏觀調控是政府根據當時的情況對樓市發揮"有形的手"的作用,今年的新政策也是政府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根據拉動消費需求的形勢需要,再次發揮對市場的調控作用,作為房地產市場中舉足輕重的一個主導元素,政府的調控能力和水平最終將受到市場的檢驗。
據杭州市政府負責人介紹,市政府的思路是堅持兩條線發展,一方面大力發展經濟適用房等"安居工程",強化社會保障體系,使中低收入人群有房住,解決市民"住房難"問題,另一方面也要促進商品房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在最近一些會議上多次表示,拉動內需現在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房地產還是應該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有關領導表示,
近年來,杭州市房地產業發展對促進經濟增長、推進城市化進程、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去年以來的宏觀調控舉措,對于推動市場健康發展,防范金融風險起到了積極作用,當前則要本著積極穩妥、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適時適度的原則,
結合杭州實際,優化環境,讓利于民 ,努力實現房地產市場供求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的目標 ,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