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按揭讓部分老年人能夠更好地安享晚年
美國一位60歲的老太太,前不久申請了一項“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給銀行,每月多了幾千美元收入,這樣她就可以瀟灑地到各地去旅游。而銀行則要一直等到她去世后,才會收回這套住房……這就是時下在美國流行的“以房養老”模式。
據悉,這種以房養老的倒按揭模式有望在重慶試行。
【進展】
正調研倒按揭可行性
12日,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涉外資產評估公司經理孫健告訴記者,作為“以房養老”模式的推崇者,在前不久的兩會期間,他專門為此提交了一份議案。
據悉,該提案已得到了市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就其可行性展開調研。
據了解,“以房養老”模式的專業名稱叫做“倒按揭”。而記者12日在電話采訪國家建設部有關人士時還了解到:目前建設部已委托一家保險公司研究倒按揭課題。由于目前重慶是四個直轄市中房價最低、風險最小的城市,有關方面還醞釀一旦“倒按揭”實施試點,重慶將是被考慮的重點城市之一。
【契機】
倒按揭解決老年危機
什么是“以房養老”?孫健舉例說:如果你今年60歲,擁有一套價值60萬元的住房,沒有繼承人或者不想讓別人繼承,那么你可以從相關機構每月領取一定數額的生活費,比如2000元,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在你去世后,這套房子就歸那家機構所有。
據孫健介紹,倒按揭最早起源于荷蘭,近一二十年來在美國發展很迅速。目前國內在上海、南京等少數城市,也已有小范圍的嘗試。
根據孫健的調查:目前重慶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414萬,預計2010年將超過500萬。而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養兒防老”的難度已越來越大。
他認為,作為改善養老問題的“最好解決方式”,政府部門應該對此展開積極調研,并盡快開拓出一條以房養老的新模式。
【障礙】
社會觀念是個大問題
專業理財師王萍則表示:目前能接受以房養老的可能只有極少部分家庭,主要是觀念問題。因為中國人習慣將財產留給子女,對許多老人來說,房產可能是他們最大的一筆財產。同時許多老人可能還會擔心如果將住房抵押,子女很可能就不肯照顧他們了,很多老人不愿用放棄親情和關愛來換取現金。
不過她也表示,對于無子女的,或子女較為富裕、開通的,以及子女在國外的空巢老人來說,這種養老方式還是比較合適的。
相關銀行:
做倒按揭難度不小
作為倒按揭的主要承擔機構,銀行的觀點又是怎樣呢?
“其實兩三年前,我們內部就對房屋倒按揭模式進行過探討,但因為實施難度過大,最后就沒有下文了。”重慶某銀行房貸部負責人12日對記者表示。
該人士認為,由于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中長期走勢、人均預期壽命等難以預測,如何確定按揭利率是很大的難題。另外,“倒按揭要獲得盈利一般要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后,而目前大部分銀行對經營部門的業績考核是按年度進行的,在任的經營部門負責人顯然不會對后任期間才能產生效益的貸款品種產生興趣。”
人大代表:
建議專門機構試點
孫健在人大議案中建議:可以在重慶地區內,由地方政府牽頭成立一家專門機構,并通過財政撥出啟動基金;合乎條件的申請者,在簽訂契約后,可以按時拿到“根據住房抵押的估值按一定條件折合成”的養老金;同時申請者的房產按照證券或期貨的形式,定向向專門的投資者出售;當養老受益期限結束后,按契約出售住房。
據悉,該建議已得到重慶市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就其可行性展開調研。
新聞背景
倒按揭新加坡模式
目前除最流行的美國模式外,倒按揭還有一種新加坡模式:60歲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給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機構,由公益性機構一次性或分期支付養老金,老人去世時產權由這些機構處分,“剩余價值”(房價減去已支付的養老金總額)交給其繼承人。
倒按揭南京模式
南京湯山“溫泉留園”,此前已在國內首個公開推出倒按揭性質的“以房換養”舉措。該園規定擁有本市60平方米以上產權房、年屆六旬以上的孤殘老人,自愿將其房產抵押,經公證后入住老年公寓,終身免交一切費用,而房屋產權將在老人逝世后歸養老院所有。
據《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