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臨沂訊
臨沂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持之以恒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再現當年蒙山沂水好風光。國家環保部門核查評估認為,臨沂市的沂、沭河7個省界斷面水質達國家標準,在淮河流域率先實現水質變清目標,城區空氣污染指數良好率達96.4%,比上年提高32.5個百分點。
臨沂市委、市政府結合結構調整重
點,關停2410家小生化等加工企業,關閉廢紙造紙企業65家,草漿造紙企業由歷史上的100家減為3家。臨沂市去年投資4.2億元用于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全面實施了碧水行動計劃,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11座,提高了水污染防治的基礎配套能力。
為解決傳統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市里繼取締城區1噸以下小鍋爐后,又集中力量整頓直接燃煤造成大氣污染、浪費土地環境等資源配置效率低的建筑陶瓷企業。通過標本兼治,疏堵結合,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羅莊區治理大氣污染不惜代價,不惜成本,對污染企業先停電停水,然后督促其拆除煙囪和窯體,對93家污染嚴重的小白瓷窯、匣缽窯、烤花窯以及其它土窯關停拆除,推廣環保型石灰窯和大布袋除塵治理后,傳統產業得到提升改造。
臨沂市把打造生態臨沂、綠色臨沂的目標納入總體發展規劃,建立7個自然保護區、3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5個森林公園,各縣區劃定生態功能區,濕地水網、生態基流、河流源頭區、飲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全市初步建立山區、平原、城鎮三大綠化體系,實現了傳統林業向現代生態經濟型林業的轉變。全市建設城市煙塵控制區123平方公里,覆蓋率100%;噪聲達標區98.4平方公里,覆蓋率80%;綠化覆蓋率31.8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06平方米,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9.41%。繼2004年實現經濟總量過千億、人均過萬元的歷史性突破后,臨沂市2005年完成生產總值1211.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9.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9元,分別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宋繼民
王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