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看新招 增收樂民心和諧建新村
———紅石崖街道辦事處描繪現代新農村新畫卷
自來水、柏油路、公交車實現了“三通”,糞堆、草堆、土堆實現了“三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扶貧救助實現了“三建”……
&nbs
p;過去的一年,黃島區紅石崖街道辦事處老百姓的喜事一件接著一件接踵而至。 春節的喜氣還沒有消散,這不,新年剛過,又開始規劃舊村改造和敬老院建設選址了。用老百姓的話說:“俺簡直掉進福堆里了!”
增收致富固民基
固本以富民為先。這是紅石崖街道辦事處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基本策略。他們確立了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快招商引資步伐,走以工業興街道固根本,以經濟發展成果加速新農村建設步伐的路子,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積極培育特色產業村,在全處初步形成了南部花果山、北部金沙灘、西部農業園、中部十里經濟長廊的經濟發展格局。
南部山區的13個村進行山區綜合開發,發展生態農業、效益農業、觀光農業,投資50萬元,整修環山路6.4公里,實施了水利工程配套,共規劃百果園6000畝,一期已栽植大棗、板栗、櫻桃200畝,完成退耕還林1200畝,發展苗圃360畝;北部的8個村發揮海域優勢,建立了以灘涂養殖、淺海底播、海珍品育苗為主要產業的萬畝藍色牧場;西部的5個村主要培植高效精品農業,大棚草莓、西紅柿、芹菜等反季節蔬菜逐漸鼓起了菜農的″錢袋子″;沿黃張公路、昆侖山路的10個村,突出路域經濟,蓋廠房、建市場,工業和商貿業如火如荼,僅村級民營企業達到108家,個體私營業戶633家,十里經濟長廊初具規模。2005年,全處36個村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9.6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12元。
環境和諧樂民心
“家園還是那個家園,村莊還是那個村莊,今非昔比不一樣,道路坑洼變通途,燈亮樹綠花也紅,清涼泉水潤心田。”退休老學究的一首打油詩道出了老百姓的心聲。
建設新農村,村容整潔是關鍵。紅石崖街道辦事處針對村莊道路坑洼不平,垃圾、草堆、建筑材料等隨意堆放,村居環境臟、亂、差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三清兩化”環境綜合整治活動,開展清理衛生、違章建筑、″三大堆″,實現村容村貌凈化、亮化,全處先后清理垃圾和″三大堆″168處,修建和平整道路15萬平方米,安裝路燈720多盞,新增綠化面積2萬平方米,“美在村莊、樹我風采”蔚然成風。
該街道辦在靚化環境的同時,還切實提高農民的衣食住行質量,投資447萬元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解決了23個村3000多戶12000多人的飲用水問題,全處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98%;完成了15公里村村通油路工程,現已順利通車。
一線解憂順民意
實現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蝶變”,必須有“促變”的動力!紅石崖街道辦事處創立了“三敢三細”工作法。即:敢于面對群眾不回避、敢于面對矛盾不退縮、敢于承擔責任不推委;安排工作要細,做群眾的工作要和風細雨,解決實際問題要細致于微。
該街道辦事處領導班子帶頭,“趕”機關干部到農村基層第一線問民情、訪民意、解民難,把全處36個村按地域和經濟發展特點劃分為5個管區,每個管區配備2名領導成員,每個村安排一名機關干部常年包村,把“鄉官”辦公桌安在村里頭,建立了業務工作和中心工作“雙掛雙考”責任制,將所掛管區和所包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列入年度考核。同時,還建立了把黨政聯席會議放到農村召開制度,現場聽取工作匯報,現場解決實際問題。去年以來,共解決工程占地補償、水利工程建設、農業園開發等問題30余件。去年“麥莎”風暴潮過后,為切實解決水庫、塘壩等水利設施隱患,辦事處先是下村摸底,發現個別村干部怕難不接茬,辦事處一方面搞好發動工作,另一方面包村干部靠在現場卷起褲腿帶頭干。鄉官上“火線”,村干部心服口服,接著發動村民,短短一個月時間,水利工程除險加固活動圓滿告捷。紹波忠臣修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