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患病生命垂危
瀕臨絕境孤身籌錢
晨報鳳陽電
袁雪華的家在亳州市利辛縣汝集鎮袁堂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他們姐弟三個都很爭氣,相繼考取了大學。姐姐袁翠霞2005年畢業后在阜陽一私營企業工作,弟弟袁自強去年剛剛考上阜陽師范學院生
物系。為了姐弟三個都能順利讀書,到2005年8月底,這個貧寒的家庭已經累計借貸3.6萬元。
雖然清貧,但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為了保證孩子上學,在村里開了一個小診所的父親沒錢進藥,病人也很少光顧診所;為了積攢孩子們的學費,父親放棄了只要190元錢就可以在縣醫院進修的機會;為了孩子們的學業,母親胸口悶疼幾個月也沒說一聲;為了給父母減輕負擔,姐姐袁翠霞剛畢業就靠微薄的工資供弟弟上學和生活,袁雪華每個學期都要勤工儉學,每學年的學雜費都要分若干批繳……純樸、善良的父母安慰三個孩子:只要你們姐弟三個都能順利完成學業,日子就會好起來的。因此2005年8月,小弟袁自強拿到錄取通知書時,全家人還是很高興的。可就在這時,一個晴天霹靂從天而降:母親趙如霞身體不適,經醫院檢查是患上了膽管癌!這個家庭在精神上和經濟上頓時徹底陷入絕境。
阜陽當地醫院沒有能力做手術,只得到省城安醫附院就診。讓袁雪華一家感到萬幸的是,雖然看病又借了6萬元錢,但手術非常成功。9月21日,趙如霞出院了。
然而,好景不長,9月底是農村秋收秋種的季節,由于人手少,手術后原本應好好休息調養的趙如霞因堅持著要幫丈夫袁春俊多做些農活,加上營養不良、體質變差,身體又出現了嚴重不適,醫院初查診斷為術后感染。頓時,全家人的心又一次揪了起來。11月份,趙如霞再次住進了安醫附院。由于親朋好友已經借遍了,只好硬著頭皮再借第二輪、三輪……就在那時,袁雪華放下了女孩子和大學生應有的自尊心和靦腆,帶著趁星期天專門來看望母親的弟弟走上了合肥街頭,向路人乞討,但是仍然不能及時湊齊再次住院醫療費用。
袁雪華向記者出示了30多張醫院的繳費催款單。催費單一下就必須設法借錢繳費,否則醫院就會停藥。“這我能理解,人家醫院也要維持運轉,職工也要吃飯。”袁雪華顯得異常平靜。趙如霞的主治醫生告訴袁雪華,她母親是術后勞累感染后又患上了肝膿腫,“如果經濟條件跟得上,這病是能治好的。如果不抓緊治愈,拖下去后果就難說了!”
看著四處借錢日漸憔悴的女兒,母親放聲大哭:“我不治療了,孩子都熬垮了,孩子馬上都要光身子了!”去年12月13日,因為實在沒錢住院了,趙如霞不得不出院回家籌錢。袁雪華說:“那天扶媽媽出院,看她一動就痛全身縮成一團的樣子,我的眼淚就出來了。”
姐姐是家里目前唯一能定期拿到活錢的人,工作耽誤不得,因為她要全靠每個月450元微薄的工資接濟弟弟上學;弟弟才剛剛上大學,一學期的功課還沒結束。借錢救命的重任只有落在已經放假了的袁雪華身上。“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所有能借的人我們都借了,有的也不知道借了多少次了,可是像我們家現在這樣的情況,哪還有人敢借錢給我家?再說人家又能有多少錢呢?”袁雪華去找老師,學校和同學們給她募捐了2000元……
網上發帖起爭議
欲哭無淚也不悔
2005年11月28日,萬般無奈的袁雪華登錄“網易部落”,連續發了5個帖子,緊急請求援助、捐贈。
“我叫袁雪華,出生于安徽利辛縣的一個貧困鄉村,現就讀于安徽科技學院,是一名大四學生。
不幸降臨到了我家……母親病倒了,在阜陽醫院查出了是膽管癌……幸運的是母親在合肥手術很成功。9月底出院,回家后一直體溫在38.5攝氏度左右,到如今為母親治病已經花去6萬余元,并且每天的催款單紛至沓來,想盡了一切辦法,可家中已經借債將近10萬元,再也湊不了錢了,我就向我初中、高中的同學借,10塊、20塊、50塊的借,但這些對每天那巨額的催款單,只是杯水車薪。父親在背后整天以淚洗面,母親也哭紅了眼,堅持不再治療。母親現在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大小便感染,腹部積水,高燒不退……
我知道母親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并且我也知道:每天交不了錢、拖交醫藥費用面對的是停藥、停止治療。但作為兒女的我們,怎能忍心看著自己的母親從自己的身邊失去生命?也許明天母親就被醫院趕回家了,做兒女的我們怎能眼睜睜地看著母親因為醫藥費用而被趕回家?特乞求世人給予幫助,給我一點上天的恩賜。跪請你們幫幫忙,救救我母親。
佛說,人有來世。若真有來世,我會選擇放棄上大學,為了我的母親,為了我的家庭。”
帖子發出不久,就有一個外地網民匿名寄來了5000元,但這些錢很快就用光了。
無奈之中,袁雪華多次找到新聞媒體,希望媒體幫助呼吁趕緊找一份工作,不是按月拿工資,而是預支一兩年的工資,“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媽媽的病情惡化不管啊,所以我想假如有單位能夠預付工資給媽媽治病,我將通過努力工作來回報他們,再苦再累的工作我也愿意做。”
可是讓袁雪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她的通過努力工作來回報他們,再苦再累的工作也愿意做的意愿,幾乎一夜之間變成“我愿意從事任何職業”,繼而演變成“賣身救母”!一石激起千層浪。呼吁見報后,加上11月的帖子影響,一時間,回復鋪天蓋地而來,同情者有之,但是更多的是質疑者、不懷好意者、趁火打劫者和惡語謾罵者。“還有多少人要賣身救母”,“某某女大學生為了給親人治病而不惜公開表示出賣自己的肉體”等等諸如此類的帖子,讓本來就萬分痛苦、走投無路、渴望得到緊急資助的袁雪華一下子懵了,跌入了迷茫的低谷。
可是這些網民卻不知道,正在他們發帖爆炒、惡語謾罵的時候,袁雪華卻正在經受著人生最大的悲痛——她的母親在第三次赴合肥治療,終因嚴重短缺治療費而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2006年1月12日,袁雪華找了一輛車把母親送回家,但是剛到了鎮上還沒來得及進家,母親撒手人寰了……
“我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這個結果!我的初衷不是這樣子的,我是要出賣勞力工作換錢救我的媽媽,不是要出賣肉體!”萬分委屈的袁雪華哭訴,“如果靠賣身換來的錢搶救媽媽,媽媽也不會愿意我這么做,我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到目前為止,我沒有做對不起父母親人、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科技學院的事情!”
據了解,在袁雪華母親還在合肥住院期間,六安市有一對經營娛樂城的好心夫婦在媒體上看到相關報道后,專程來到醫院病房看望袁雪華和她病重的媽媽,表示想出每月1600元的高薪請袁雪華到他們娛樂城做會計。袁雪華婉言謝絕了夫婦倆的好意。
這對好心夫婦臨走時丟下1000元錢,袁雪華追到醫院大門口,像打架一樣硬是退掉了這筆她特別需要的錢……
為還債務變賣家產
生活就業仍需支點
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幸的遭遇,但是屈服于不幸和磨難的人更加不幸……
袁雪華說,現在捐贈再多也不能挽救她母親的生命了,但是近10萬元的外債仍然壓得她全家透不過氣來。
就在安葬了母親之后,2006年春節如期而至。當其他人家歡聚一堂、共度佳節的時候,袁雪華姐弟三人連年夜飯也沒有準備,而是圍攏在父親袁春俊的病床前,一起流淚思念親人,商量償還親友的債務。
然而,家——所謂的家除了三張床和一屯糧食之外,剩下的就只有幾間房子了。“賣!”軍人出身的父親一輩子沒有流過淚水,此時躺在床上卻任淚水流溢。最終,一家人毅然決定:變賣家產,償還村鄰和親友的債務!暫時能還一分是一分!
裝成一袋袋的糧食搬上了板車,就連袁雪華和弟弟的床也沒能幸免,從此這些東西再也不屬于他們家。
2月18、19日,是安徽科技學院開學報名的日子。18日夜,看著父親好了起來,袁雪華如期來到學校報到。19日上午,班主任丁老師專門找到她,語重心長地勸說她不要太悲傷,也不要因為網上的爆炒而背上了過重的思想負擔……
開學第二天下午,陽光煦暖。在科技學院操場的一角,袁雪華靜靜地坐著,三三兩兩的同學嬉戲著從身邊走過,她在想:按照計劃,單獨在家的父親應該已經把家產變賣一空,南下打工去了。暑假回去,她和弟弟再也沒有了“家”……想到這兒,袁雪華低下頭,旋即又抬了起來,此時眼角噙著淚水,望著遠方,目光平靜而堅定。袁雪華盤算著,在變賣了所有可變賣的家產之后,也只能償還1萬多元的需要火急償還的債務,剩下的8萬多塊仍然無從著落。
“無論如何,我要盡快工作償還這些債務,畢竟人家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我。我第二個打算就是要保證弟弟安心上學!如果香港方樹福堂基金會和北京那位73歲的李姓老人等好心人愿意捐贈我弟弟,我感激不盡。同時也希望廣大網民們不要再來懷疑我、謾罵我,也請那些關心我包括目前還不認識的好心人放心,我會堅定地走好人生的路!”
據該校一位老師透露,該校每學年都對袁雪華的學雜費進行減、緩繳處理。記者發現,袁雪華在2004年12月份分四批繳了3000多元學雜費。據同學們反映,袁雪華平時學習非常刻苦,平時生活也非常簡樸,學習成績很不錯,大二、大三分別獲得二等和三等獎學金,還獲得優秀團員、學生干部等稱號,本來今年是準備考研的,現在只好忍痛放棄了。三年多來,為了減少家庭沉重的負擔,袁雪華堅持從事家教,到眼鏡店邊打工邊學習,英語考過四級,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等學科成績都很優秀。她生活上省吃儉用,每天都是在喝稀飯啃大饃中度過,實在餓極了,就去打三毛錢的米飯加最便宜的青菜,這已經是最奢侈的消費了。
在袁雪華的內心深處,一直燃燒著一團希望的溫暖之火,她知道,只有刻苦學習、塌實做事、努力成才,才能報答母親的在天之靈,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報答老師、同學、親友以及全社會對自己的關愛。
在采訪中,令人高興的是,袁雪華的成長歷經“變數”,從茫然到堅定,從軟弱到堅強,一個單純小女生已經慢慢長大成熟,已經接受了生活中許多殘酷的現實,而且她要勇敢地面對,堅強、不哭、一直地微笑下去。
袁雪華最后對記者說,她特別想做一名計算機或者英語教師,假如將來她有了錢,她一定多做慈善事……馬順龍 本報記者 石放
新聞背景
“乞求世人給予幫助,給我一點恩賜。跪請你們幫幫忙,救救我母親。佛說,人有來世。若真有來世,我會選擇放棄上大學,為了我的母親,為了我的家庭。”從2005年11月28日開始,某網站的“網易部落”接連5個帖子引起了廣大網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其間,發帖者還多次找到多家媒體,請求刊登“求助呼吁”。表示“假如有單位能夠預付工資給媽媽治病,我將通過努力工作來回報他們,再苦再累的工作我也愿意做。”
一石激起千層浪,自2005年12月以來,國內眾多報紙和網絡媒體紛紛以“大四女生賣身救母”為題進行報道,網民的回復也鋪天蓋地而來,同情者有之、質疑者有之、不懷好意者有之、趁火打劫者有之、跟帖謾罵者也有之。
網上求助救母瞬間演變成“賣身救母”,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
為了弄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2006年2月19日,位于鳳陽縣城的安徽科技學院開學的第一天。記者找到了該帖子的發布者,一個風華正茂的女大學生,為了救治含辛茹苦把自己撫養大、教育成才的母親,想出賣工作權這個本來不應出賣的“非賣品”的女孩,她就是該校理學院計算機專業大四女生袁雪華。
23歲的袁雪華,帶有明顯皖北女孩的樸實、靦腆和持重。當記者告訴她香港方樹福堂基金會和北京一位73歲的李姓老人有捐贈她的意向時,這個因急于救病重母親在網絡發帖、向媒體求助,近3個月來備受許多人質疑甚至惡語謾罵,根本沒有得到實質性救助的大四女生哽咽了。數秒鐘后,她又恢復了平靜,紅著眼圈說:“感謝他們!我的帖子總算有好心人誠懇來幫助我了。可是太晚了,我媽媽再也用不著捐贈了……”
原來,就在2006年1月12日,袁雪華的母親趙如霞不幸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