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2月28日電 (記者 劉寶森) 山東省人民政府在2月2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到2006年7月1日前,山東將在全省范圍內淘汰氟里昂(全氯氟烴)和哈龍(全溴氟烴)兩類主要消耗臭氧層物質,比全國預定期限提前一年完成。
研究發現,人類在制冷設備、滅火器材、殺蟲劑等產品中大量使用的氟里昂和哈龍等化學物質將會在大氣中停留大約10年,當這些物質受到紫外線照射時,會分解出化學物質與臭氧分子進行連鎖反應,生成了破壞臭氧層的物質。人們稱之為“消耗臭氧層的物質”。
為加速淘汰這些有害物質,山東省規定,自2006年3月1日起,禁止生產、銷售含氟里昂和哈龍的冰箱、冰柜、家用空調、滅火器、滅火劑等產品及相關產品(維修和必要用途除外);政府不得采購含氟里昂的產品及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氟里昂的產品;禁止新建氟里昂和哈龍生產設施以及使用氟里昂作為制冷劑、清洗劑等的生產設施;禁止在國家規定的非必要場所再配置哈龍滅火器和哈龍滅火系統。用于維修和必要用途的氟里昂的生產、儲存和銷售,應按照有關法律向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申報登記。
同時,山東規定,到2006年7月1日,具備制冷設備維修資格的單位,必須配備氟里昂回收設備并對氟里昂進行回收。不得隨意將氟里昂類制冷劑排入大氣,或將其用于沖洗和泄漏檢測。維修已經替代了氟里昂類制冷劑的設備時,不得重新使用氟里昂類制冷劑。
據不完全統計,至2005年底,山東已有30多個項目完成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另有15個淘汰項目已列入國際多邊積極贈款淘汰實施計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