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交警該不該下跪?
應該!
這一跪,跪出了法律的善意
北京交警楊宇這一跪,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溫暖了急于趕火車的七旬老婦和圍觀路人,其人性化執法的善意和溫情,剎那
間讓人們看到了執法者人格的光輝。
事發時的交警楊宇,完全可以扳起面孔說事,忠實地履行整套違章處理程序,讓所有的求情聲音都顯得多余。然而,交警楊宇卻體會到了七旬老婦欲下跪求情的分量,體會到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如果讓老婦真的跪下去,那么法律和執法者均會蒙羞。
老婦下跪的悲劇含義,在于她對法律冷酷無情及執法者冷漠面孔的舊印象,在于個人訴求面對執法者慣有的弱勢地位。楊宇的善意行為,則化解了老人對執法者的懷疑和成見,以溫暖人心的執法完成了對舊有執法者形象的拯救。
法律的產生,不是為了處罰而制定的,而是為了使社會更有秩序,更富有人性,并且最終為社會的公眾服務。因此法律在剛性規范的表象下,以為公民的人性化服務為終極目的。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制的完善,和諧社會的發展,執法尺度、執法方式也要在法律條文的基礎上進行更人性化的調整。
對于在北京馬路上執法的楊宇來說,制止和處罰違章現象,更是為了讓路人、乘客行路暢通,最終使每個人順利實現出行的目的,這才是對“權為民所用”的深層次解讀。正是意識到這一點,交警楊宇不僅通情達理地當場放行違章車輛,還忙著幫老人運送行李,展示了執法者的人格魅力。
執法者除了公正嚴明的正常面孔外,還有著體貼出行者的真性情,在交警楊宇對老婦以“跪”還“禮”的舉動中,實現了執法者和出行者人格層面的對話,由此超越了情與法的沖突,超越了交警這一跪是應該還是不該的爭論,法律贏得了尊重,執法者的形象贏得了公眾的認同。
執法者首先應該是個有情有義的人,這應是所有執法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在此意義上,有情有義的交警楊宇,在老婦面前搶先下跪現場,構成一幕警民和諧的社會圖景,楊宇也因善解人意的執法,具有了撼動人心的力量。
不該!!
這一跪,跪丟了法律的尊嚴
北京街頭,值勤受阻的交警不得不向老太太下跪,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我想,如果有一天,這位交警因為追查違章車輛,車上老大爺拿著水果刀以自殺來“恐嚇”他,這位交警會不會把水果刀搶下來,率先自殺?
老太太下跪可能有很多理由,比如說她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日子,遇到警察就恐懼,以為開車違章要被“槍斃”,所以嚇得跪地求饒;或者說,自己多少懂點交通法規,只是覺得自己是交警奶奶的年齡,不惜雙膝跪地就能得到寬恕……不管怎么講,老太太有自己的抒情的理由,但作為執法交警,卻沒任何理由跪下來!
這位交警認真執法精神是可敬的,可忘記的卻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遵守交通法規,是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的共同義務。交通法規對老人們的駕車年齡有嚴格的規定,但誰見到交通法規里寫著:交警執法時請“寬恕婦女和兒童”之類的特殊條款?
有人說,交警尊老愛幼,體現的是一種美德,是人性化執法。此話謬也。交警的美德如果是以犧牲交通法規換來的,這便是一種丑陋了;再有,人性化執法的關鍵是,在以人為本的理念里,法律最終得到執行。而這位交警呢?在被70歲的老太太感化后,網開一面,給違章車輛放行了。
可見,這位交警給老太太下跪行為是錯誤的,更不該得到任何方式的頌揚,因為他雙膝跪地,給違章車輛放行時,法律的尊嚴也被扭曲了。如果值勤民警處罰違章車輛時,遇到動情的老人們就下跪,然后放行,那么,運輸毒品的人或盜車賊們,他們蒙蔽過關的辦法很簡單了,那就是在車上拉上一兩個習慣下跪的老太太!
最可怕的還有,如此執法不嚴,不但沒及時消除交通隱患,還等于變相制造“馬路殺手”。我想,這位下跪的交警只能下不為例了,否則應該盡早離開神圣的執法戰線!遼沈晚報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