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李希光教授:曾有人預言,報紙會被廣播取代;又有人預言,廣播將被電視取代。現在有人預言,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會被網絡取代。但預言能否成為現實,“我們就等著看”。
以去年為拐點,中國傳統報紙行業已經進入拋物線般的下滑軌道。
不但廣告增長率大幅度回落,年輕讀者和發行市場也
顯示出嚴重的萎縮態勢。今天,2006年“傳媒藍皮書”由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正式發行,該書編著者在發布會上如是說。
有專家表示,連續20多年高增長的中國報紙行業已經身陷經營危機!有人甚至預言,幾十年內報紙將從人們視線中消失。
據悉,2005年春天開始,全國各大報社的廣告營業額普遍開始大幅下滑,平均跌幅達15%以上。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媒介管理研究所抽樣統計后公布的消息說:“國內報業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業額大幅下滑,廣告實際收入大都下跌10%至30%,跌幅在40%以上的也不在少數。”
為什么報業經營形勢猝然惡化?“傳媒藍皮書”分析,深層原因在于,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沖擊下,媒體的生態環境和基本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網絡廣告、戶外廣告、廣播廣告、樓宇廣告等媒體方陣迅猛崛起,瓜分報紙的廣告份額。新興媒體目前尚未撼動電視,但報紙的強勢地位從根本上被動搖。
報告認為,目前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廣告的迅猛增長。艾瑞市場咨詢推出的《2004年中國網絡廣告研究報告》顯示,當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已達到19億元,較2003年增長75.9%;預計到2006年,網絡廣告規模達到40億元,增長48.1%。
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首次發布的年度報告稱(截至2005年7月),全國共出版報紙1926種。黨報成為我國為數最多的單一品種報紙,全國共有各級黨報438種,晚報都市類報285種,生活服務類報紙245種,行業、專業及其他各類報紙958種。中國報業向來存在數量眾多、競爭力普遍較弱等問題。
而且,中國報業廣告的頹勢,與全球背景下報業的衰退有著直接關系。據全球報紙協會提供的數字,1995年至2003年,報紙發行量在美國下降了5%,在歐洲和日本分別下降了3%和2%。20世紀60年代,5個美國人中有4個每天閱讀一份報紙,現在只有一半的人這么做。清華大學媒介產業與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國對中國報業持較悲觀的判斷。他認為,報紙將被新媒體取代。
也有一些專家并不同意“報紙將消失”的觀點。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希光在會上就表示,早在廣播出現之后,就有預言說報紙會被廣播電臺取代;后來人類又發明了電視,一些預言家又預言,廣播電臺將被電視所取代。現在出現了網絡,有人就預言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會被網絡取代。但是預言能不能成為現實,“我們就等著看”。
新聞出版總署一位副署長認為,平面媒體的遭遇只是事物發展中出現的波動而已,不必驚慌失措。他引用了一些監測數據表明,平面媒體廣告量在增加,下降的只是增幅,與電視、廣播、雜志廣告份額相比,增幅只下降了一個百分點。“即使報業經營出現困難,也不至于到了寒冬的地步。”
(記者董偉)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