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高招改革被指“大躍進”
有專家認為,推行按人口比例招生將使教育大省和偏遠省份受損
本報訊(記者廖衛華)在今年入校的復旦新生中,將有300人經由自主招生面試錄取!
而在中國政法大學今年的招生計劃中,作為按人口比例確定招生規模這一思
維的受惠者,人口大省山東、四川、河南的招生計劃都首次過百。
日前,中國法學會組織了“招改”談公民受教育權的平等問題的座談會,復旦和法大在高招上的新嘗試,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高校錄取第一次與高考分數脫節,這意味著考生多了一次上榜的機會。對此,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室副主任盧干奇日前表示,復旦大學通過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制度設計,把現行“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向前推了一大步。
昨天,針對部分媒體刊發報道“談談話就能上復旦”的說法,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教育部專家顧問孫東東予以澄清。他介紹,復旦在面試前還有筆試做基礎,并不是光看面試表現。從1997年開始,北大也在一些省份,嘗試擴大面試錄取的比例,但操作成本非常高。孫東東認為,面試招生很難推廣,一方面是面試的統一標準不好把握,一方面有時負責面試者并不能充當好伯樂角色。
當天的座談會上,中國政法大學推行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引起了部分專家的質疑。盧干奇表示,中國政法大學按照各省人口比例分配招生名額的辦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平等權的問題。如果單獨按照人口比例,對于基礎教育搞得好的省份,會減少優質生源上大學的比例。
在孫東東教授看來,法大高招改革是不現實的,“可以說是‘大躍進’的翻版!彼J為,如果真的采取按照人口比例錄取的標準,青海、西藏等幅員遼闊但人口不多的省份將首當其沖受到損害。
■新聞背景
法大捅破高招“窗戶紙”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曾表示,該校今年將對招生制度實行重大改革,本科分省招生計劃首次按省人口比例確定。
徐顯明明言,“中國政法大學不是北京的政法大學,是全中國的政法大學!贝搜砸怀,褒貶不一。
《中國新聞周刊》將其評價為“捅破高招名額‘窗戶紙’”。據其報道,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東東認為,按人口比例確定招生規模會造成當年(低水平的)“工農兵大學生”的復歸。他說,這是完全不懂高等教育的一種“炒作”。
對此,教育部的表態比較謹慎,認為高校在招生方面擁有自主權,只要在自主權的范圍之內,高校有權選擇自己的招生辦法,法大的做法可視為“一種嘗試”。
責任編輯: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