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包括清華、北大、浙大、人大在內的多所名校已確定招生計劃。記者了解到,多數名校在我省投放的計劃與往年持平,部分院校還出現了計劃“縮減”的情況。而按大類招生則被浙大等越來越多的名校采用。
根據各校公布的招生計劃,北大今年在山東招生97人,與去年大致相同,其中理科生45人,文科生30人,醫學部22人。其中有3個專業可降分錄取,包括文科的歷史學類、哲學類和理科的地質學基地班。而清華大學今年計劃在我省招生93人,其中文史類本科生12人,理工類本科生81人,與去年基本持平。
據了解,今年名校的總體招生計劃均未增加,特別是一些把擴招重點放到研究生層次的院校,本科招生計劃還有少量的縮減,因此分到山東的招生計劃也不可能增加。浙江大學今年在我省投放的指標,文科為15人,理科為77人,同去年相比減少了30余人。而中國人民大學今年在我省計劃招收文科生47人,理科生46人,而去年為文科生47人,理科生45人,國防生5人。
高招不定專業、按大類招生正成為越來越多高校所采用的模式。除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繼續實行“按院系招生,按大類培養”的招生形式以外,今年浙江大學也提出了“按學院大類招生”的改革模式,其招生門類從去年的85個減少到今年的40個大類。浙江大學招辦負責人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稱,考生進校后,如發現對所選大類院系不感興趣,還可跨大類換專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數名校都實行了按大類招生,這是大勢所趨。”(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