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人聲稱,人體的許多器官已經退化無用;有的不僅多余,還有害健康 。我們舉幾個例子,讓事實回答:
闌尾可以抵御病菌
大家仍習慣性地將闌尾炎稱作“盲腸炎”。盲腸位于身體的右下腹的大小腸交界處的下面,闌尾在盲腸末端,與盲腸相通。它們由于相同、相鄰,往日人們就誤把闌
尾也當成盲腸了。
闌尾長約5~7厘米,比盲腸小得多。它狀似蚯蚓且突出于腸子外邊。
多少年來,不少人把闌尾看作是退化無用之物,加之闌尾發炎有可能置人于死地,故主張有病就割除,沒病也可割除。但是當代科學家對闌尾看法在若干年前已有變化。研究表明,闌尾本身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它能分泌免疫物質,可以殺死會引起腹腔疾病的細菌,更能增強人體對癌癥的抵抗力。尸體解剖發現,已被切除闌尾的人,得腸癌的幾率要比沒切除者高40%;得其他癌癥而死的,也是被切除闌尾的人比例高。闌尾的免疫能力約在12~30歲時達到高峰,60歲以后逐漸消失。人們由此推測,老年人的癌病增多,大概與機體免疫力下降,包括闌尾功能消失有關。
因對闌尾的作用有了新認識,而今醫生對發炎闌尾都努力使用消炎藥處理,只有當可能引起腹膜炎時才動手術將它摘除。
智齒也非“雞肋”
3/4的人到20歲左右,嘴里牙齒盡頭部位的一顆大牙方始長出來,這上下左右的最后4顆大牙,醫學上叫做第三磨牙,按習慣也可說它是“盡根牙”。
由于第三磨牙要在人的青春期生出來,此時人的生理和心理接近成熟,故也稱作“智齒”。
很多牙科專家認為,將智齒歸入無用的“雞肋”,為時尚早。打個比方吧,樹木長期被風吹雨打,總會出現一些歪斜,這時如果有木樁將其固定,那么樹木就可以繼續保持直立。智齒就是固定其他牙齒的“木樁”,它們在兩邊一夾,我們的其他牙齒就不容易松動了。
松果體奇妙而神秘
在我們頭頂正中的深處,有一個豌豆般大小的東西,形似松子、名為松果體。
由于松果體位于前后腦的關鍵部位,古人就認為它是座“智慧庫”、“靈魂所在之地”。不過學術界在一段時間內卻認為它是退化無用的器官。20世紀初,瑞典的解剖學家從一些動物的松果體內發現了具有對光敏感的結構,于是它有了“第三只眼”的說法。現在,俄羅斯科學家聲稱,人類胎兒在早期確有第三只眼,但隨著胎兒成長,這只眼逐步消失,并演變成了松果體。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松果體有抑制生殖和防止性早熟的功能。還有促進睡眠與降血糖、防腫瘤的作用。
胸腺可增強免疫力
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從小牛的胸腺中分離出來的胸腺素,曾于1974年首次用來治療有免疫缺陷的兒童。而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它是進化過程中退化殘余之物,是個無用的器官。
胸腺在幼年時期非常發達,青春發育期后開始縮小。到了花甲或古稀之年,就由昔日的核桃大變為花生米大以至更小了,80歲以后幾乎完全消失。科學家認為,人的衰老乃至死亡,可能與胸腺功能的大幅度減退有關。
1996年初,德國、美國同時出現了“儲壽銀行”,就是在20歲左右將自己的胸腺細胞取出一部分冷藏,待自己五六十歲以后,再將這些儲存的胸腺細胞解凍并輸回自己的體內。這樣一來,人就能夠重新獲得青春活力,并有望通向“天年之路”了。這種做法,謂之“儲壽”。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