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嫌青島海產送人寒磣
幾十年一貫制的塑料包裝看來得改改了
晚報訊
“五一”黃金周結束前兩天,記者以“您對購買青島海產品有啥意見”為題,在沿海一線多家海產品旅游超市和火車站、長途汽車站隨
機調查了30位外地游客,結果有高達75%的游客抱怨,青島絕大多數干海產品包裝過于簡單,與攜帶方便的盒裝、真空包裝海產品相比,“身價”和吸引力大打折扣,感覺捎回去拿不出手,送親友更顯“寒磣”。
海產品尤其是干海產品,一直被譽為青島的標志性土特產品,一包上千元甚至數千元的海參和每包二三百元的海米,在內陸城市比較稀缺。來青島旅游的外地客人大多愿意捎回去送親友,以示紀念。
錦繡海產品超市王萍承認,青島絕大多數干海產品外包裝變化不大,仍采用過于簡單的塑料包裝,可謂幾十年“一貫制”。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青島嶗山綠茶因外包裝越來越漂亮更加受寵,一些寫有“青島特產”字樣的即開即食類的小包裝海產品,如鮮毛蛤、鮮銀蛤、鮮文蛤、鮮香螺、海米、蝦皮、魷魚絲、烤魚片等也大受外地游客歡迎,“身價”一路攀升。
市旅游局規劃處有關人士介紹,針對青島海產品不太注重外包裝的現狀,也采取了諸如評選優秀海產品等手段,以引導生產廠家注重干海產品的外包裝,但多年過去了卻收效甚微。看來,這一“老大難”問題,還是要依靠生產廠家來解決。(記者
李樹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