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皇帝女兒不愁嫁”的供水、供氣、供熱、排水、環衛等行業,在市場競爭中如何提高服務意識—— 看青島打造市政服務品牌
編者按:我們從來沒有想到,品牌還能有如此妙用!
對許多城市居民來說,家里的水管壞了,暖氣不熱,還真是件頭疼的事兒。先是不知道應該找誰,有的可以找物業,有的找原單位的房管維修部門,有的就要求助于專門的水公司、氣公司了。等好不容易找到管你事情的人了,又要等候,看人家的臉色,有時候還被當皮球踢來踢去。這種體驗的累積,使城市市政服務部門在老百姓心中有不太好的形象。可在青島,治療這個多年陳疾用的是打造一塊“品牌”,而且這個方法奏效了。
品牌不僅改變了政府一些部門的形象,還有經濟效益的妙用。虧損、補貼,與市政行業的企業歷來如影隨形,也是這個行業改革的一道難題。對此,青島也通過“品牌”帶動,取得了令人興奮的效果。我們希望,青島市政服務這塊品牌能如金子一樣持久閃亮,也希望這種思路能帶動更多城市的市政服務行業走出困境,更多的居民都能盡快享受到這樣的品牌服務。
“您好!12319服務熱線,15號為您服務”……青島市市政公用局熱線服務中心內,30多部熱線電話機24小時不斷接聽居民打來的電話。2006年6月25日8時08分,一位家住青島市興安路17號的王女士打來電話,反映興安路上一污水井冒溢,污水已流至車行道上,要求盡快處理。不到半個小時,問題就解決了。這位市民對熱線的快速反應能力感到非常滿意。
“服務熱線建立6年以來,受理各種信息服務達830萬個,日均受理3800個,高峰日超過11000個,辦結率為100%,群眾滿意率達98%。服務品牌為各企業帶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青島市市政公用局紀委書記張志武這樣介紹。
群眾有需求、企業要生存——打造品牌勢在必行
12319服務熱線牽連著6個服務品牌,即青島市政公用局下屬的6個企業和單位,分別為自來水集團的“潤萬家”、燃氣集團的“能澤萬家”、熱電集團的“暖到家”、排水單位的“惠萬家”,以及今年6月底將推出收費服務中心的“益萬家”和固體廢棄物處置公司的“潔萬家”。6個行業組成了“一線連萬家”服務品牌群,得到百姓稱贊。
曾經是“皇帝女兒不愁嫁”的供水、供氣、供熱、排水、環衛等行業,由于具有程度不同的自然壟斷性與公益性,先天存在著市場競爭意識淡薄,服務方式、手段滯后等弱點,衍生出來的群眾吃水難、供氣難、供熱難等問題,很大程度上與其相依的散、滿、懶有關。
群眾有需求,企業要生存。上世紀90年代初,這兩大課題越來越突出地擺在市政公用系統面前,“就連領取液化氣瓶,居民自己也要到供氣站排隊;水管出問題,居民急,政府催,企業推諉。服務意識淡薄,‘水老大’的壟斷意識特強。”市政公用局宣教處羅祥希處長回憶說。企業連年虧損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去找政府。
經過反復調研、論證,他們確立了“提升企業文化,創建服務品牌”思路。1996年4月1日,自來水、燃氣、熱電等公司各自推出承諾制度,隨之“2878111”、“5822111”等80部對外服務電話相繼開通,青島市政公用系統的服務品牌掀起了紅蓋頭。
市政公用系統重點啟動了“解水憂工程”、“一戶一表改造工程”、“順氣工程”、“供熱解憂工程”、“檢查井一家管工程”等民心工程。
10年創造服務品牌路,使“暖到家”、“潤萬家”、“惠萬家”、“潔萬家”等服務品牌群,覆蓋了市政公用系統全部所屬單位,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家”文化逐漸形成。這些服務品牌,有的已成為省、市級服務名牌,有的成為國家級服務名牌。
一個聲音、一個形象對外——服務品牌創造巨大社會效益
“80余條服務熱線電話,打哪部合適?” 做大做強服務熱線,以一個聲音、一個形象對外,竭盡全力不斷滿足百姓的服務需求。市政公用系統將服務繼續往前推進。
在青島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1999年12月8日,首條98111服務熱線誕生,當天接聽居民電話3000多個。30多條熱線同時接聽,24小時全方位服務:“您好,我家要換液化氣罐。”“好的,兩小時內送到家。”“記者同志,你看,才1個多小時就送來了。服務人員從一樓爬到五樓,進門還穿上自帶的塑料套鞋。真是服務到家了。”家住湛山小區的鄒女士對服務很滿意。“家里停水了,暖氣不熱了,下水道堵了,只要撥打98111服務熱線,便會馬上有人上門提供幫助、解決難題。現在生活太方便了!”
因技術原因,2002年熱線改為96111,2005年11月1日 “96111”又變更為“12319”成為國家建設部所確定的全國統一的建設事業公益服務電話號碼。
服務熱線還拓展了“不該”他們服務的范圍。來青島旅游的游客每年都在增加,不少外地客人在青島“內急”也撥打熱線電話。為了搞清旅游點附近的廁所位置,熱線服務員們逐條街道進行探訪,將分布在青島市內4區的240多處公廁錄入系統從2005年1月1日起,他們增加了公廁查詢業務。
“現在自來水公司2800多名員工的觀念徹底轉變了,由于重視了服務品牌的建設,如今,聽到的批評越來越少,送表揚信的卻越來越多,企業也連年減虧,員工待遇逐年提高。”自來水集團宣傳部李藝鳴部長說。
2001年7月,建設部在青島召開了全國建設系統熱線服務現場推進會,推廣了12319服務熱線經驗;同年底,山東省建設廳又在全省17個城市推廣建立了12319服務熱線平臺;從2003年起,連續3年榮膺“中國最佳呼叫中心”,代表著目前國內呼叫中心的最高水平。
文化力驅動生產力、品牌效應拓展市場——服務品牌創造可觀經濟效益
“系統文化建設所帶來的品牌服務效能,直接促進了市政公用行業邁入了改革發展的‘快車道’。”青島市政公用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文這樣認為。
這“快車道”就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產權制度,實行資本重組、優化組合和升級換代;開放部分公共事業市場,引入競爭機制;剝離主業與從業、產與銷,由“消耗型”變為“增值型”,培育企業新的增長點;擴大規模經營,相繼組建了自來水集團、燃氣集團、熱電集團;通過劃轉、控股、參股、租賃等形式,形成了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并聯合。
組建起來的泰能燃氣集團,實現了集焦炭、燃氣、熱電、供熱以及工程、貿易等六大板塊為一體的多元化經營戰略格局。1998年還依靠政府財政補貼過日子,到2003年,不僅補平了政府補貼,而且還盈利1569萬元,2004和2005年分別實現利潤2510萬元、1300萬元。所生產焦炭已經出口到美國、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法國、韓國、秘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依托“泰能”品牌效應,該集團投資建設了泰能臨沂熱電廠,托管了山東鄒平焦化廠,同新奧燃氣共同開發了燃氣市場和青島市汽車加氣項目。平度等縣市政府還特別要求泰能集團去做燃氣供應商,燃氣市場不斷擴大。
不僅是青島燃氣,改革后的青島熱電集團,借助“暖到家”無形資產擴張了企業規模,將服務半徑由市內延伸到山東菏澤、青州、城陽、平度、即墨、萊西等地市,平均每年新增供熱面積在100萬平方米以上。目前,這家集團總投資14億元,成員企業23個,在建投資10億元。美國的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德國的西門子公司和加拿大益嘉等外國公司都看中“暖到家”這個服務名牌,相繼與熱電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使其開始走向國際經營和資本運作之路。本報記者 宋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