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堆“錄取通知書”讓考生真假難辨。
錄取通知書滿天飛!有考生收到8封院校的錄取通知書,但他根本沒有填報過任何一家學校的志愿,還有考生根本沒
有填報專科志愿,卻被某家專科學校催促報到,甚至出言威脅……針對錄取通知書的種種“怪現狀”,省招生辦負責人說:考生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落榜生:收到8封“錄取通知書”
小唐只考了300來分,但記者在他家里卻看到了8封“錄取通知書”。
記者一一翻看了這些“錄取通知書”,發現其中疑點頗多:全國統一高考6月7日才結束,有三所學校發出通知書的日期卻是“6月6日”;通知書上標注的報到時間跨度普遍很大,由7月上旬到9月初不等,有的學校具體入學時間還可“自行選定”。另外,這8份通知書內頁都注明了證書編號,但編號名稱卻各不相同,有的是“粵高錄字第××號”,有的是“粵錄字號”,還有的干脆就只有“No.”(英文第×號的縮寫)。據了解,這些高校,基本上都是自考高考類培訓學校,還有以定向或委培名義招生的職業學校。而事實是:在發通知書的8所學校中,小唐一所學校都沒有填報!這些通知書是真是假,從哪里來,都不得而知。
復讀生小朱遇到的錄取通知則更加“強勢”:上周,廣州一家專A的學校給他家里打電話,稱小朱被該校錄取了,讓他在指定時間內報到,否則“后果自負”。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不少考生都收到了類似的錄取通知書、電話通知、短信通知等等。
招生老師:學生信息從內部流出
那么,各“院校”是如何得到根本沒有填報其志愿的考生的個人資料的呢?某重點高校一位長期從事招生錄取工作的負責老師向記者透露:每年高考前,考生的個人信息都由各高中報到招辦,由招辦匯總,形成資料庫。高校要想得到考生個人資料,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從招辦處打聽。法規的缺位為某些學校取得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機。他說,從這幾年的高招情況看來,亂發“錄取通知”的多為民辦高校,特別是民辦專科院校,背后還是經濟利益在驅動。
至于被“錄取”后不報到會有什么“后果”,該老師表示,如果自己沒有填報相關志愿,則完全不用理會。
省考試中心: 不通過省招辦錄取無文憑
據省招生辦介紹,高校的招生工作是在省招辦的統一組織下進行的。凡在廣東省招生的高校,其招生專業計劃都必須報教育部,經同意后由省招生辦統一向社會公布。目前,我國對大學畢業證書實行電子注冊制度,而所有注冊的錄取新生都以省招生辦提供的錄取數據為準。沒有經過省招生辦組織錄取的,不能進行電子注冊,不能取得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
該負責人提醒考生,未經廣東省招生辦批準錄取的學生入學通知書都是假的,考生可通過電話、上網等渠道查詢核實,或到高考報名所在的市、縣招生辦核實錄取情況,若有收到未經查詢核實的此類本科錄取通知書,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辨別真假五招:
一是所有正規錄取通知書均通過郵局投遞,并由郵局的工作人員送達。
二是考生的錄取通知書上除加蓋錄取院校的公章外,還需注明“本校是教育部批準的具備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普通高等學校”字樣。
三是可以通過考生自己的準考證號來查詢錄取結果。
四是要注意高考錄取進行的批次。
五是不要相信用錢買來的錄取通知書。(記者黃茜、唐迎春攝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