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醫附院專家現已鎖定致病基因的“藏身處”
找到基因后有望發明特效藥物
早報訊 痛風及高尿酸血癥是青島地區一種常見多發病(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前一階段),記者昨
日從市科技局獲悉,由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承擔的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研究項目,目前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醫學領域中首次鎖定痛風致病基因的具體區域———4號染色體短臂25區。專家組計劃再用3年時間,找到具體的痛風致病基因,為尋找調控這種基因、治療和預防痛風發作有效藥物奠定基礎。
每百人有一人患痛風
據青醫附院內分泌科副主任李長貴介紹,痛風是一種人體內嘌呤代謝障礙性疾病,常見癥狀為關節腫脹和疼痛,初發癥狀多在大腳趾,隨著此病的反復發作可向人體任何關節發展,嚴重者可引起痛風性腎炎、腎結石,最終導致尿毒癥。
據該科開展山東沿海地區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青島男性高尿酸血癥的平均患病率為18.3%、女性為8.6%,其中65歲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達30%;男性痛風的平均患病率為1.94%、女性為0.42%,65歲以上男性平均發病率為4%、女性平均發病率為3%。也就是說,在普通人群中,每百人至少有一人患有痛風。
3年內找到致病基因
據了解,此項課題曾被列為我市2003年重大科研項目,當年成立了由青島大學醫學院院長、青醫附院院長苗志敏擔任負責人的課題組。專家組經過反復研究,于日前鎖定痛風致病基因的“藏身之處”位于“4號染色體短臂25區”。此區所含基因多達幾十個,其中決定人壽命的“長壽基因”就在這個區內。專家計劃再用3年時間,篩查出具體是哪個基因導致痛風。
當專家找到致病基因后,將采集患者血標本提取DNA,從中分離出致病基因,進而大量克隆,然后尋找能夠完成控制這種基因的藥物,最終達到既可有效治療痛風、又可預防高尿酸血癥的目的。(記者
潘修雷 于小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