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方保安人員將扮成秦俑的26歲德國小伙“請”出俑陣 德國游客A.W友情提供

兵俑陣闖進“洋士兵”,你能找到他在哪里嗎? 德國游客A·L和A·W友情提供
穿俑服
他進了博物館大門,遠離參觀的人群,來到一“僻靜”地方,迅速換上秦俑服
跳俑坑
他走向一號俑坑,趁保安人員不注意,翻過護欄,跑入兵馬俑陣中
擺造型
他擺出身旁秦俑的造型,任工作人員和翻譯怎么勸說,他既不躲閃,也不吭聲
被抬出
他被強行“請”出俑坑:多名保安人員靠近他,將他從俑坑中抬了出來
事發那一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一號坑內所有游客幾乎同時按動相機快門,閃光燈映亮了整個展廳。
昨日下午2時許,德國游客Pablo穿上自制的秦俑服裝,跳入兵馬俑一號坑,和兵馬俑來了次“親密接觸”,所幸沒有造成文物損壞。
Pablo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建館27年來,首個躍入俑坑的游客。
趁人不備跳入俑坑
那一刻,游客紛紛拿出拍照手機和相機,對這個“洋秦俑”拍照
26歲的Pablo來自德國斯圖加特市,他的中文名字叫馬林,目前是杭州某學院行為藝術專業的一名學生。出于對中國文化的癡迷及對兵馬俑的喜愛,昨日馬林再次來到兵馬俑博物館,此行他更帶上了特殊的“行李”。
中午時分,馬林拎著巨大的藍色提包,買了張門票順利進了大門。游客們進入展廳參觀,可馬林遠離了人群,來到比較“僻靜”的地方。他打開提包,包內是看上去有些破爛的衣服,衣服里外兩面分別是灰色和土黃色,衣服上有許多小疙瘩,一頂泥做的帽子和一雙大鞋,讓所有看過的人都感到奇怪。
馬林迅速換上了“奇裝”,向兵馬俑一號坑走去。當馬林回到人群中時,游客們都被眼前的情形驚呆了。馬林穿的并不是普通的衣服,而是一套仿制的秦俑服,土黃色的衣服顏色,讓他宛如復活的秦俑。馬林進入一號坑后,直接走到秦俑修復區。據執勤的保安人員介紹,他們看到了馬林,但對方只是照相,而且服裝穿得很奇特,保安人員對其并未有所戒備。
下午1時許,馬林趁保安人員不備,翻過了護欄,跑到3米外的兵馬俑陣中。目睹這一幕的游客,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拿出拍照手機和相機,對這個特殊秦俑拍照。
“洋秦俑”以假亂真
“我看了一遍竟沒發現,他扮得太像了……要不是同事指點我很難發現”
姜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公安科副科長,事發時他正在辦公室中。聽到有人跳入秦俑坑,他先是不敢相信,而后發瘋似地奔向出事地點。“到了出事的地方,我看了一遍竟沒發現馬林,他扮的秦俑太逼真了。”姜波講,泥做的帽子就是秦俑的發髻,臉上涂成了土黃色,連秦俑的踏板都有,要不是同事指點他很難發現“洋秦俑”。
見此情況,姜波叫上保安人員、翻譯,迅速來到馬林所在的地點。他通過翻譯勸說馬林離開秦俑坑,并告訴他這樣的舉動有可能損害秦俑。“馬林仍站立在原地,沒有躲閃,并擺出身旁秦俑的造型,就是不吭聲。”翻譯說。姜波注意到,圍觀的游客越來越多,他意識到事情越拖將會越難解決。
姜波決定強行將馬林“請”出俑坑,緊接著,多名保安人員靠近馬林,并將其從俑坑中抬了出來,馬林則不停喊著他沒有傷害兵馬俑。
他的裝備
泥做的帽子是秦俑的發髻,臉涂成土黃色;衣服上有許多小疙瘩,外面是土黃色,里面是灰色;一雙長靴,連秦俑的踏板都有。
講述
學行為藝術的我 那一刻情不自禁
“現在我不知道怎么辦,我的行為太愚蠢了。”昨日下午,坐在兵馬俑博物館公安科辦公室,馬林低著頭,腳上還穿著仿制的秦俑鞋。他說,之所以跳下俑坑和秦俑站在一起,只是出于對“他們”的喜愛。馬林從小就知道中國有個神奇的地下軍隊,那些士兵叫做兵馬俑。
從那時起馬林就希望能到西安親眼看看兵馬俑。幾年前,他偶然來到西安,第一次見到兵馬俑。“感到很震撼,拍了照,但總覺得不過癮。”
3個月前馬林再次來到中國,公派到杭州某學院學習行為藝術專業。他決定要給自己制作“俑服”,“我參考了很多圖片,每件東西都是我親手做的,用了一個星期。”馬林說他只是想扮成秦俑,在俑坑外拍照留念。“可見到秦俑時,除了激動就是激動,便不由自主跳入俑坑。”馬林說,他覺得自己的行為很愚蠢,而且有可能傷害到兵馬俑本身,因此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歉意。他希望大家相信,跳入俑坑就是出于對兵馬俑的喜愛,并不是有意要破壞。
處罰
“洋秦俑”被批評教育
馬林雖然是秦俑館建館27年來首個跳入俑坑的游客,不過他最后只是受到了批評教育。對此,博物館公安科副科長姜波認為,對躍入俑坑事件的處罰結果,要依據其造成的后果而定。
姜波表示,這種處罰結果比較合理。馬林出于對兵馬俑的喜愛,才會做出跳俑坑的事,他真正的目的是和秦俑拍照,并不是要故意擾亂秩序、破壞文物。從實際情況看,秦俑也確實沒被損壞,所以馬林不會受到嚴厲處罰。
“無論是什么人,如果跳入秦俑坑,博物館和警方都會根據其造成的損失做出處罰。”姜波說,如果游客的行為破壞了文物,就要相應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沒有造成文物損壞,就要接受批評教育或處以500元罰款。記者從警方處了解到,游客若故意躍入俑坑,擾亂社會秩序,也將受到治安處罰。
反應
游客認為跳俑坑有點荒唐
昨日下午2時許,馬林坐在姜波的辦公室,正在接受問話。他臉上的涂料剛擦去,表情顯得有些無奈。他通過翻譯告訴記者,自己跳下俑坑,就是因為很喜歡兵馬俑。很多工作人員則感到不可思議,“真的想不通會有這樣的人,如果喜歡兵馬俑,可以向博物館申請,也許會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秦俑。”
由于昨日是周末,恰值游覽高峰。事發時現場很多游人認為馬林的行為荒唐,“從文物保護角度講,馬林的行為不能體現出他對秦俑的喜愛,反而有可能傷害秦俑。”一名中國游客說。有外國游客說:“喜歡可以有很多表達方式,跳進俑坑這種方式有點過了。不過這個德國小伙挺有‘創意’的。”由于馬林的行為并沒損害文物,接受當地警方和博物館批評教育后,他已乘坐昨晚的火車前往杭州。
希望
愛護秦俑 要靠游客自覺
“游客躍入俑坑”雖說只是突發事件,但秦俑館的保安人員除了震驚更多的是擔心。因為誰都不敢肯定,有了第一次,不會有第二次。而到目前為止,他們能做的也只有增加每個俑坑的保安人員數量,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姜波說,如今博物館內承擔保衛工作的主要是經警,采取的是站崗、巡邏相結合的方式。以一號俑坑為例,通常每班有4個人執勤,發現有人試圖躍入俑坑,工作人員會及時制止。但此方法即便可以防止人的進入,也無法制止游人扔雜物情況出現,畢竟俑坑實在太大。
據了解,博物館也曾考慮采用高科技的紅外線裝置保護俑坑,這種裝置夜間啟用效果非常好,但白天實施起來就有困難。安全裝置一般都會安裝在隔離游客和俑坑的護欄附近,其靈敏度非常高,游客走動的聲音、任何一個動作,都可能讓其報警,這樣做的確可以保護俑坑安全,但游客參觀起來就有些不方便。
“無論哪種安全保護措施,都不可能絕對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姜波說,真正要保護秦俑坑的安全,關鍵還要靠游客本身。“要看游客是否真的愛護文物,如果真的特別喜愛秦俑,大家就不要傷害它們。”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 杜俊嶺 采寫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