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眼下正是蘋果大量上市的季節。家住熱河路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天她在市場買到了久違的小國光蘋果。后來再去找那攤位,卻被告知賣完了。李女士又轉了多家市場,也沒找到小國光的蹤影。她說,蘋果市場幾乎成了紅富士蘋果
的天下了。
懷念老口味蘋果的不只李女士一位,家住逍遙二路的張麗芳女士也深有感觸。現在想在市場上找到小國光蘋果可不容易。張麗芳說,她老家在煙臺棲霞,那里的特產就是蘋果。小時候村里種了各式各樣的蘋果樹,有綿軟如沙的紅香蕉、黃綠色的黃元帥,也有甜酸口味的國光、紅玉。后來,村里引進了新品種,果大香甜,能賣出好價錢,于是原先的酸蘋果樹都被砍掉或嫁接,就種出了現在的紅富士。
萊西市河頭店鎮東大寨村的姜之艾是村里果業協會的一員,他告訴記者,萊西種蘋果的鎮村有很多,但據他了解還保留一塊國光果園的可能只剩南墅鎮了。
姜之艾說,按單棵果樹來算,國光的產量不如富士,而且富士耐儲存,當初顯著的經濟效益促使村里從1984年起就引進了紅富士品種,如今他們村所有的蘋果樹已全部種植為紅富士。
記者在上周召開的農交會現場,就發現這種毀掉老品種開發新品種的情況不少。這種情況也直接導致了小國光等老品種蘋果在市場上難見蹤影。
據記者了解,最近兩年,在遼寧的金州、旅順口,河北的承德縣,山東的海陽、牟平一帶,僅存的數量不多的國光蘋果又開始煥發新的光彩,小國光的銷售價格連續兩年超過紅富士。
記者從農業有關部門獲悉,農民種什么果樹并沒有太多指定性規劃,決定農民種哪種果樹的只有市場調節,“市場上需要什么,經營者就賣什么”。
由于多數農民對市場長期發展的趨勢難以把握,因此經常只顧追求短期的眼前利益。紅富士泛濫和小國光難覓蹤影,也就不難理解了。(記者
劉蘭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