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未開始,居民卻忙著測面積。”這種在其他城市不多見的現象,今年卻出現在青島,被人們稱為是“青島一大怪”。由于面積測量的結果而引起的糾紛近日也發生了多起,市民和供熱公司均不勝其煩。
高層居民怨言多
“我們住的是高
層,如果按建筑面
積75%換算的話,太吃虧了。”昨天,家住金色慧谷的張先生對記者說,今年他們小區開始供熱,在繳納供熱費時,由于是按使用面積計算熱費的,需要進行折算,但現在規定的折算比例沒有考慮多層住宅和高層住宅在公攤面積方面的差別,統一按同樣的比例折算,住高層的居民要多花冤枉錢。
張先生購買的房子的建筑面積為95.38平方米,今年交房后裝修時,請人丈量了一下各房間的實際面積,只有60平方米左右,“即使再加上墻的面積,也達不到建筑面積的75%。”由于不愿意多花錢,張先生準備請一家測量公司來實測一下房屋的使用面積。
家住嶺南風景的居民也向本報反映,今年供熱收費開始后,居民們對面積的計算意見很大,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針對目前我市的住房實際情況,來確定合理的比例。
“馬上快供熱了,但熱費卻還沒有收齊。”一家供熱公司的收費員向記者抱怨說,由于居民們在供熱收費的面積上有異議,收費工作一直不是很順利。據了解,今年有關面積折算的糾紛主要發生在高層住宅中,而根據我市的住宅規劃,今后的住宅建設將以高層為主,越來越多的高層住宅的出現,將會引發更多的有關公攤面積的爭議。
測量公司生意火
“以前只有在房屋買賣時才有人測量面積,沒想到供熱快開始的時候,有這么多人想實測面積。”由于不少市民對按照75%的折算有異議,實地測量便成了一個確定面積的渠道,這給不少測量公司帶來了生意。據介紹,按照《青島市供熱條例》和《青價格[2004]256號關于調整我市集中供熱價格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定,集中供熱計費面積按房產證等有效法律文書為依據。居民用熱戶的房產證等有效法律文書中未標明使用面積的,其使用面積可按建筑面積的75%折算,如用熱戶對折算的使用面積提出異議的,可通過實地測量的辦法解決。
據一家測繪公司的人員介紹,近半個月來,已接到了五十多起測量面積的申請,公司的幾名技術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在四方區的幸福家園,一家測繪公司已為不少居民出具了測繪報告。據了解,我市有測繪資質的機構有百余家左右,在測繪的費用方面,國家確定,民用住宅測繪按照測繪面積每平方米收費1.36元。
昨天,市供熱協會也向社會推薦了測繪單位,據供熱協會的人員介紹,市供熱協會為了服務和方便廣大用熱戶,經調研、論證選定了青島市國有房產經營機構——市青房安居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為供用熱雙方進行房屋面積實地測量,市民若有這方面需求,可與他們聯系(86661257)。
測后糾紛還不少
別以為有了測量結果就能夠化解供熱收費中的糾紛了,近期,就因為測量的面積引發了更大的糾紛。
在幸福家園小區,居民們花錢請來了測繪單位,并測繪了房屋的使用面積,但拿著這個測繪結果交費時,供熱單位卻不予認可,并對測繪單位的資質提出了質疑。在浮山新區,由于實測的面積比折算的面積大一些,居民們又不愿意了。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測繪機構是一種中介服務機構,雖然其測繪的資質有嚴格的管理,但在實際測繪中,往往會受到一些外界的因素的干擾。居民們請來了測繪公司,如果測繪的結果比原先按照建筑面積折算的多,居民們肯定會不愿意,而且有可能拒付測繪費用。對于測繪結果供熱公司不一定認可;如果是供熱公司請來的測繪公司,其測繪的結果可能會受到居民的質疑。“因為目前對測繪公司沒有相應的監督,其出具的結果是不是真實的,無法可知。”
收費制度欠完善
“面積折算以及實測引發的糾紛,其根子還是在收費制度上。”據了解,根據我市有關供熱收費的規定,居民用熱是按照使用面積確定的收費標準,而在新的房地產權證上,已不再標注使用面積,而是標注建筑面積和公攤面積。供熱收費的糾紛便因此而起。
“按建筑面積折算,我一年要交1900元的供熱費,而按照使用面積交費,只需交納1500元。”家住八大峽的一位市民說,熱費差得這么多,市民肯定不愿意。希望有關部門就供熱收費問題進行慎重的調研,在事關百姓利益的事務方面有所作為,不要再讓這樣的糾紛年年發生,在冬季供熱季真正營造一種和諧。
記者 蘆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