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暖陽照耀著城陽大地,青島出口加工區,一座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新城雛形已呈現在人
們面前。
前不久,世界最大的園林機械生產企業德國斯蒂爾集團投資4500萬歐元在青島出口加工區建設亞洲最大的生產基地項目隆重開業。據統計,今年1-8月份,出口加工區新簽約外資項目8個,增資項目2個,投資總額1.44億美元,注冊資本6000多萬美元;實際到賬外資3
900多萬美元;引進外資總額、注冊資本和實際到賬外資在全國59個出口加工區中分別排名第4位、第5位和第3位。
青島出口加工區是2003年3月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三批出口加工區之一。2004年8月3日正式封關運作以來,短短兩年多時間,累計簽約外資項目29個,投資總額42336萬美元,注冊資本181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963萬美元,保持著強勁發展勢頭,一座現代化產業新城已然崛起。
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內外資企業紛至沓來;一條條寬闊的馬路縱橫交錯,各式車輛穿梭期間;一幢幢氣派的大樓代替了低矮的平房……
這一切,凝聚了決策者的高瞻遠矚、戰略決策,也凝聚了建設者的辛勤付出、無私奉獻。
新戰略奠定大格局
著眼于青島市“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戰略需要,城陽區委、區政府將青島出口加工區選址于目前尚未開發的“紅島組團”一側——河套街道,就是要通過青島出口加工區2.8平方公里核心區拉動周邊45平方公里的配套產業區開發建設,同時以配套產業區的發展為核心區提供支持,形成核心區與配套產業區互動發展的局面,進而把28.7平方公里的高檔生活服務區帶起來,約220平方公里的輻射帶動區拉起來,構筑起一個大出口加工區的框架,拉動紅島組團的崛起,加快實現“大青島”的戰略構想。同時,破解城陽西部多年來發展相對滯后的難題,統籌區域發展。
3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貧瘠的土地,用當地群眾的話說“這里麥子沒有麥蒿高”。與其他出口加工區相比,青島出口加工區沒有設在國家級開發區內,在沒有任何優勢的前提下,城陽人硬是憑借一種堅韌不拔、艱苦創業的精神在這里創造著奇跡:
實現當年獲批、當年完成設施配套、當年通過聯合驗收;用9個月時間完成一期設施配套;封關運作僅兩年投資總額、注冊資本、實際利用外資在全省5個出口加工區中均排名第一。
高標準推進配套建設
特殊的定位使青島出口加工區面臨著巨大挑戰,建立之初周邊還完全是一張白紙,根本談不上有什么基礎設施。由于沒有可以依賴的國家級開發區的財政支持,建設資金非常缺乏。然而加工區要發展,基礎配套設施必須要完善,建設資金從哪里來?
城陽區不等不靠,通過自身努力進行融資和建設,在融資主體單一、渠道狹窄、可抵押物少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加大融資力度,加強與金融系統及投資機構的合作,積極吸引中長期貸款投入,大力爭取國家開發銀行對加工區開發建設的支持,積極做好經營城市的文章,基本滿足了園區開發建設的資金需求。
時間緊,任務重。處處講求一流的城陽人堅持高標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明確規定施工單位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重點工程必須保證由一級資質的施工單位進行。同時,加強工程監理,做到一家施工單位配備一家監理公司,確保工程質量。為確保工程進度,城陽區晝夜奮戰,科學調度,使30多個施工單位、上百部的運輸車輛、上千人施工隊伍,同時施工,交叉作業,有條不紊。
凝聚著決策者們的心血,凝結著建設者們的汗水,硬是在一片荒蕪的田野上,矗立起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出口加工區。道路網絡縱橫交錯,廠房林立,道路、綠化、污水處理、水電氣設施、住宿、娛樂場所、醫療逐步完善,區域環境不斷改善,區域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一座現代化的花園式工業新區已經初具規模。目前,核心區一期1.7平方公里實現了“九通一平”
,已有10余家企業投產,預計至2006年底,投產企業將達到20家,在建企業15家,出口加工貿易企業群體初步形成。
根據核心區與配套產業區同步開發、同步招商的開發思路,城陽區邀請加拿大丹尼爾
“阿博聯合設計院”對配套產業區進行了高標準的總體規劃與景觀設計,目前配套產業區開發建設全面展開,路網、管網主框架基本形成;水、電、氣供應設施已完工,完全可以滿足當前園區發展需求;以BOT形式投資建設的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污水處理廠進出水管線工程開工建設;職工公寓完工建筑面積已達4萬平方米,并有2000多名職工入住……
用心做好每個項目
招商引資,尤其是引進高質量項目是加快出口加工區發展的重中之重。這一點,城陽區始終緊抓不放。
是什么原因使青島出口加工區在較短的時間里吸引了大量外資的涌入,并紛紛開工建設?自正式封關運作以來,這里堅持“投資者是上帝加朋友,對外商只準說如何辦,不能說不能辦”的服務理念,建立健全了外商投資審批時的一條龍服務、企業建設過程中的全方位服務、企業開工投產后的經常性服務三大體系,并致力為外商提供優質、高效、快速、便捷的服務,贏得了外商的青睞。
外商投資審批時的一條龍服務體系。按照“項目簽約,余事我辦、全程跟蹤”的服務理念,這里對簽約項目實行定點聯系人制度,對重大外資項目實行現場辦公,從而極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如圍繞日本星電電子有限公司的落戶和審批,加工區專門派出一名管委領導靠在這個項目上,并抽調專業人員幫助企業跑審批、搞規劃、做設計,該項目從簽約到審批只用了正常工作日一半的時間,從簽約到開工投產在一個月內實現,為該企業爭取到諾基亞手機的大批訂單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青島斯蒂爾動力工具有限公司的審批僅用了三天時間,青島奧技科電子公司的審批也在短時間完成,據統計,落戶加工區的企業從簽約到完成審批均是提速進行。
企業建設過程中的全方位服務體系。出口加工區的服務力求做到“三個不”:不受時間影響,節假日也安排專人值班;不受部門限制,即使一個部門接待也可協調相關部門聯合辦公;不受地點限制,既可上門服務,也可跟蹤服務。做到以服務感人,以效率服人,以感情留人,使加工區的投資環境對外商產生強大的親和力、吸引力。青島丹庵電子公司是韓國獨資的高科技電子項目,對員工素質要求較高,在廠房、設備一切準備就緒的情況下,遲遲招不齊員工,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企業投資者萬分著急。加工區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派專人為企業招聘熟練工人,在市區發布招聘信息,組織小型招聘會,終于在短時間內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企業開工投產后的經常性服務體系。首先,建立完善了駐加工區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與海關、檢驗檢疫、外管、工商、環保、國稅等職能部門的聯系與溝通,為企業與職能部門間進行溝通與協調鋪設交流平臺,去年以來,僅通過駐加工區部門聯席會議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9個,辦結率達到100%,外商滿意率達到100%。其次,積極推動駐加工區各職能部門對企業實行創新服務,如積極推行電子報檢,提高了進出境貨物的通關速度,由目前的人工報檢的15分鐘縮短為3分鐘;建設了植物檢疫常規檢測實驗室,一個檢測項目就可節約過路過橋費、燃油費、停車費等約107元,社會效益可觀。第三,建立區內企業定期走訪制度,定期召開區內外商座談會,廣泛聽取外商的意見,及時協調解決區內企業在開工投產、生產經營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為客商提供高效率、快節奏、全方位、超優質的“一條龍”服務體系,以優質的服務堅定外商的投資信心。日本尖能辦公用品有限公司是加工區引進的第一家企業。該企業開工投產后,遲遲找不到處理下腳料的配套企業,給企業生產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加工區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安排專人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并四處替該企業尋找配套公司,在短時間內解決了問題。企業投資者對加工區的優質服務和投資環境非常滿意,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全部企業遷到加工區,并積極引介了日本其他客商前來投資。
他們還逐步建立海外自主招商網絡。城陽區本著“媒體宣傳、內外并舉、登門招商、點面結合、以點為主”的招商原則,先后組織有關招商人員赴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拜訪企業,舉辦投資說明會,基本上每月要拜訪上百家韓、日、歐美的知名企業。在韓國開通了韓文的青島出口加工區網站,建立了與智利智中經濟貿易促進會、新加坡新中企業發展中心等經濟團體的友好關系;先后與多家國外企業和機構簽署了友好合作協議或委托招商協議,逐步建立起海外自主招商網絡。
加工區注重引進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創匯能力強的高質量項目。城陽區將項目引進重點放在精密機械、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精細化工四大產業,著力構建特色化產業集群,并制定了科學、合理的企業入駐標準,對項目投資額度、出口創匯、投資強度、出口比例等做出明確規定。據介紹,在已批準的項目中,單個項目平均投資額1646萬美元,注冊資本過500萬美元項目16個,占項目總數的64%;采用新技術、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15家,占總項目數的60%,3個項目產品填補青島市空白,有3個項目產品全球銷量第一,4個項目為高新技術項目,初步形成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兩大產業雛形。今年6月,由世界500強、美國泰科國際集團投資建立的泰科電子(青島)有限公司正式開業,總投資5000萬美元,主要生產電子、電器、光纖連接和內連裝置、裝配等相關高科技產品,預計2006年出口創匯可達1億美元,成為目前出口加工區電子信息產業的“橋頭堡”。
今天,在青島出口加工區這片開放前沿的熱土上,“永不說不,馬上就辦”的服務理念可以說處處體現。從項目審批到開工再到生產,都為企業提供最周到的服務,不僅有“外商投資審批一條龍服務體系,企業建設過程中的全方位服務體系,企業開工投產后的經常性服務體系”在高效、流暢地運轉,在創造著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尤其是“一次申報、一次審單、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海關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極大地提高了貨物通關速度。
良好的投資環境受到了外商的廣泛贊譽和好評,提高了外商的投資熱情和信心。青島尖能新租了7000平方米的廠房,目前正進行內裝修,10月左右可正式投產。和青島尖能有類似感受的外資企業,在出口加工區有很多。2006年一季度,德國斯蒂爾園藝機械項目完成增資,注冊資本上升至2000萬歐元,投資總額達到4500萬歐元;日資企業星電高科技(青島)有限公司也完成增資,投資總額升至2700萬美元。
加快推進核心區、配套產業區、輻射帶動區、生活服務區四位一體、聯動發展,一座園林生態型、大進大出型、高新技術型的一流出口加工區已然成形,青島市“三點布局”中的重要一極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