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華山大興和尚法體
91歲的大興和尚臨終留下遺言:“我是百歲圣人,不愿火化。”寺里將圓寂后的大興盤坐裝缸、封塔,歷經3年零6月,拆塔開缸,
奇跡出現了:大興和尚的容顏安詳若睡,如同生前一樣。經佛協同意,將其遺體裝金供奉于九華山上。
九華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坐落在安徽省池州地區,其后山有一處方圓百里國家森林公園。這里古木古寺,佛意濃郁,座座殿宇高聳壯觀。在這些殿宇間,有一座外觀看去極為簡陋的寺廟卻最是香火鼎盛,只因這里供奉著建國以來中華佛教應跡史上一座稀奇的肉身真佛——大興和尚,他的可謂出心更是聞名于海內外。
大興和尚肉身端坐于殿堂正中的玻璃龕內,顏面如生,喉節可辨。右墻邊陳列著大興和尚的遺像,還有穿破了的袈裟和一雙足有45碼的鞋,以及羅漢念佛珠等。從供奉的寺廟和遺物上可見大興和尚生前的生活是相當簡樸。
供奉肉身的寺廟右面有一座木柱草蓋的亭子,叫“三空亭”。亭子后面的三塊石壁上分別有正、行、草三體摩刻的約一米見方的三個“空”字。這三塊石壁,人們叫它“三空石”,也正合大興生前常念的“空空空”的佛家妙理,闡述了他參禪悟道的獨特見解。
大興和尚,字了維,俗名朱毛和。1894年,即光緒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生于安徽省太湖縣朱鎮鄉朱家村。少年坎坷,7歲時曾被壞人拐走,兩年后方找回。1918年,他隨祖父朱漢臣到安徽屯溪蓮花塘潛心學佛。后來因南北軍伐混戰,被迫當了6年兵。當兵期間,他仍然心向佛門,對拼拼殺殺的兵營生活深感厭惡。
于是,192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逃離部隊,結束了心煩意亂的塵世生活,來到九華山百歲宮出家,剃度后在寺內專門從事挑水擔糧的苦力活。
1931年,他來到南京古林萬壽寺,拜果慧大和尚為師。隨后,又云游五臺山、峨眉山和普陀山三大名山。1936年,他再回到九華山百歲宮,當了5年的“水頭”,每天領人挑水供全寺僧人飲用。1958年,他來到九華山后山雙溪寺放牛。
大興和尚在雙溪寺,生活上不予選擇,飲食上不講求好壞,自己種點糧食和蔬菜,經常是飽一餐、餓一頓的,甚至燒一次飯要吃好幾天。然而,他在念佛禪修上從不隨便,注重勞靜結合,特別投入。他每天都要練氣功,常常不顧山高路陡,上寺后的九子巖頂上,在當年金喬覺(九華山鼻祖)修煉過15年的磐陀石上,合掌打坐,閉目養神,精心修煉,就是刮風下雨也從不間斷。練氣功使得他步履輕盈,行走如風,超凡脫俗。他那185米的頎長身材,盡管瘦骨嶙峋,卻精神矍鑠。他與其他僧人不同的是行走坐臥不斷念著“空空空”,終年如一,關于他練氣功練到什么程度,當地人說法不一,接觸過他的人說他能飛檐走壁,來無影去無蹤。可見他的功夫不同凡響。
大興和尚在雙溪寺靜心修行20余年,并不深居簡出,而是與當地鄉民之間的關系處得相當融洽。十年浩劫期間,九華山這塊凈土也同樣遭受劫難。和尚尼姑被紛紛趕下山,逼迫他們還俗。從那時起,附近鄉民就能時常看到一個到處閑游的瘋和尚。他腳穿草鞋,身著破衣爛衫,嘴里不住地念著“空空空”,走這跑那瘋瘋顛顛,活像一個濟公在世。他就是大興。其實,不少鄉鄰都知道他是裝瘋賣傻,是為了逃避塵世,依舊過著他清靜的佛門生活,心地善良的當地鄉民,便任由他做個逍遙自在的瘋和尚。他仍然住在雙溪寺,放牛,種菜,念經,練功。嘴里還時常念出顛三倒四的妙語,說什么“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如果有人與他爭辯,多數時候被他駁得理屈詞窮。
別看他樣子瘋顛,卻樂于幫助別人。他利用氣功為人治病,不少疑難雜癥,都被他妙手治愈。日常,他下山閑游時,每到一個村落,都會有人叫住他,讓他給家人瞧瞧病,他從不推辭,瞧完病,便發功治療。九華山后植物資源豐富,也是中草藥的寶庫。他獨自一人攀崖走壁,采挖中草藥。回來后,他再精心配制,一一送到病人手中。人家過意不去,總想給錢給物,都被他婉言謝絕。他視這些錢物為身外之物,不為之動心,唯有多做善事好事,才覺得心安自得。
后來,大興和尚的名氣越來越大,所在的青陽縣方圓百十里地的一些病人,也都慕名來到雙溪寺。瘋和尚深得鄉鄰的愛戴。
1984年秋,大興和尚一改往日常念的“空空空”轉念“阿彌陀佛”,終日念不停。這年12月,他向家師請假,做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云游。
第二年2月,他在寺中不慎摔倒,難以行走站立,于是整日里或臥或坐不停地念著“阿彌陀佛”。這年,他91歲,臨終3天前禁食,粒米未進。2月17日,他響亮地念出“阿彌陀佛”數聲。寺里的僧人們聞聲后,都來到他的禪室,跟著一同念“阿彌陀佛”。他留下遺言“我是百歲圣人,不愿火化”。說完,他就含笑而逝。
按照佛教界的規矩,像他這樣的僧人圓寂后是要火化的。由此,寺里將圓寂后的大興,盤坐裝缸,準備第七天頭上火化。但是第四天頭上,情況有了轉變,當地群眾念其生前的大恩大德,強烈要求保留遺體,并推舉代表,來到雙溪寺,表達大家的一致愿望。經過代表們的要求,寺里遂了眾愿,滿足了大家,于7天后保留遺體,將缸封起來,上面搭上稻草,做成圍棚。可奇怪的是,很多牛吃草吃到圍棚邊,就是不去吃圍棚草,也不用身子去蹭癢癢。當地人覺得這是佛祖顯靈了。于是,1986年,村民們自愿出土、集資,在這里建成圓形磚塔,并立下碑文以示紀念。
1989年冬天,也就是大興和尚圓寂后3年零6個月,寺里拆塔開缸,奇跡出現了,大興和尚的容顏安詳若睡就如同生前一樣,這真是佛教界的一個奇跡!據說,僧人靜心修行不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是不會修成這樣正果的。
寺里見大興和尚妙像稀有,隨即呈報九華山佛教協會,經佛協同意,將其遺體裝金(即遍體涂上金粉)供奉。上海居士李正有、章景賢出資1萬余元,在雙溪寺旁依照大興和尚生前的樸素習慣,建成了如同皖南普通民居的肉身殿,供奉著這尊讓人敬仰的真身。
大興和尚的真身供奉到現在已有近10年時間了。每年都要吸引成千上萬的游人及善男信女前來觀瞻和參拜。人們在驚嘆這一奇跡的同時,更加敬仰大興和尚生前樂善好施,治病救人卻不圖回報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