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建設部正式發布了《中國房地產經紀執業規則》(簡稱《規則》),明令禁止房地產中介“吃差價”。業內人士表示,該規則出臺,確實保護了消費者權益。同時,業界人士預測,伴隨“吃差價”禁令推進,整個中介行業大洗牌序幕即將拉開。
《規則》要求,房地產經紀機構
不得賺取差價及牟取合同約定以外的非法收益;不得利用虛假信息騙取中介費、服務費、看房費等費用。并且《規則》規定,房地產經紀機構未完成經紀合同約定事項,或者服務未達到合同約定標準的,不應當收取傭金,但可以依據合同約定,要求委托人支付從事房地產經紀服務已支出的必要費用。房地產經紀機構事先未與委托人就經紀服務費用達成約定的,不得要求委托人承擔經紀服務費用。
據了解,“吃差價”最常見的程序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是經紀公司以收購的方式,先以提前給業主部分房款以達到低價控制房源的目的,然后在整個交易環節當中,賣方都被排斥在外,經紀公司想方設法阻止買賣雙方見面,以通過這種“暗箱操作”的方式來達到巨額的差價利潤。
業內人士認為,房產交易雙方為了避免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被“吃差價”,消費者應該做到四個“盡可能”。
首先就是在委托交易過程中,盡可能不將房產以公證的方式委托給經紀公司,從而減少經紀公司“暗箱操作”的空間;其次就是在房產交易達成簽約時,一定要堅持買賣雙方見面,并查驗相關房屋產權證明及身份證件,同時簽訂三方協議,明確三方各自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點的是在交易雙方簽訂買賣合同之前,對于業主獨家委托經紀公司賣房的,在看房過程中并不一定需要時時都進行買賣雙方見面;第三就是買賣雙方盡可能了解市場行情,定價做到心中有數,可以委托房產評估機構或知名品牌中介給予評估;第四,對于業主來說,在資金回籠周期不是特別緊張的情況下,盡可能地避免參加“房產收購”業務。
最后,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在房屋買賣過程中,透明交易對買賣雙方至關重要。因為透明交易是在買賣雙方見面的情況下交易信息實現共享,一方面可以防止經紀公司以“現金收房”、“暗箱操作”等不法手段“吃差價”現象;另一方面通過“簽三方約”,經紀公司在交易過程中也積極地參與,同時承擔著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樣,經紀公司可以利用其業務經驗和人員優勢,協助交易的安全和快捷。因此,透明交易既能有力地打擊二手房交易吃差價現象,同時還能保證交易的安全性,而選擇這種交易模式也應該是降低消費者收益受損的一種有效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