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 洪麗萍)
黃文義、程玉霞夫婦和成夕河、尤芝花夫妻同時在黃石市第五醫院婦產科生下兒子。一晃19年,兩個孩子都長大成人了。
2005年11月底黃家準備搬新房前,全家人做了一次體檢,黃文義、程玉霞驀然發現兒子不是親生,他們找啊找,終于
找到了親生兒子。巧的是,親生子就住在對面的出租屋里。
他們是如何找到親生兒子的,真相大白以后到底是將錯就錯還是改正還原?兩家人將如何面對?
檢驗血型 養了19年的兒子不是親生?
錯了?真的錯了?
2005年11月4日,黃文義、程玉霞夫婦和兒子黃雁北的第二次血型化驗結果出來了———仍然是B型、O型及A型!
程玉霞感到一陣暈眩,她努力地控制著自己,但還是跌跪在化驗室外,腦子里一片空白。化驗單上的血型字母仿佛是從她心里流出的血!她的耳旁回蕩著醫生的話:B型與O型匹配,不可能生出A型的孩子。
黃文義與程玉霞是福建閩南人,20年前到黃石經商創業,事業有成,家庭殷實。他們生育了一兒三女,并將全部的積蓄都用在教育孩子上。
去年,黃家在黃石購置了一套復式樓,裝修完工,一家人高高興興準備搬進新房過春節。考慮到孩子們的健康,程玉霞決定全家來一次體檢。血液檢查中,也順便查了一下血型。大女兒已經出國了,另兩個女兒,一個O型、一個B型,可是兒子卻是A型。
拿著血型化驗單,程玉霞問醫生:“是不是弄錯了?”醫生回答不會出錯。程玉霞不信,要求再化驗一次,結果卻讓她再也站不起來了。當天,她因心臟病發作住進了醫院。
養了19年的兒子不是親生,除了在醫院里抱錯之外,似乎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
這么多年來,黃文義一直忙于生意,程玉霞很早就回家做全職太太打理家務,很少外出。雖然黃文義相信妻子,但這個化驗單還是在夫妻之間留下了陰影。孩子們也發現了父母的變化:媽媽一病不起,爸爸也沒有了往日笑容,還常常發脾氣。
艱難尋找 親生子就住在對面出租屋里
“不行,我一定要找到兒子!”程玉霞在病床上躺不住,常常是上午打完吊針,下午就拖著孱弱的身子外出尋找親子。黃文義也放下手頭的生意,在他心里,沒有什么比尋找兒子更重要了。
他們首先來到黃石五醫院的檔案室,找到了1987年婦產科的檔案,查到當年8月11日前后出生的孩子名冊,這里記錄著孩子父母的姓名和家庭地址。
他們一家一家地找,一家一家地問,前后找了10多家,有的家長明確說:“即使錯了,我也不會跟你換。”有的被證明沒有錯。
那段時間,程玉霞走在尋子的路上,一會兒哭,哭自己的親子可能在哪里受苦;一會兒想到孩子回到身邊,又突然笑起來。黃文義卻十分冷峻,他想得更多的是:每多問一個家庭,找到親子的機會就多了一分,因為同時前后出生的男孩只有幾十人。
每天,他們奔波在路上,心中的希望就像升起又落下的太陽。他們怕漏掉細節,特地買了一部攝像機,錄下了尋找的過程,每晚回家后對著鏡頭反復看。
一個多月后的一天,兩人的艱苦尋找在距黃石中心城區20多公里的下陸區有色銅材廠出現轉機。
這個男孩名叫成功,父親叫成夕河,媽媽叫尤芝花。當黃文義告訴成夕河說兒子可能抱錯了時,成夕河笑著說:“怎么可能,我的孩子絕不會是你的。”不過,他同意帶孩子去驗血為證。
驗血結果很快出來了,成功是O型血。黃文義和程玉霞激動得差點哭了,但真正確認還得做DNA鑒定。
對于兩對夫妻來說,等待DNA鑒定結論的3天如同3年!
2005年12月18日,DNA親子鑒定報告書認定,黃文義、程玉霞夫婦與成功有親生關系的相對機會大于99.999%。同時,另一份親子鑒定排除了他們與黃雁北的親生關系。
令黃文義、程玉霞感慨萬端的是,成家為方便孩子讀書,此時已在黃家對面的一棟民房里租住了3年,兩家門對著門,窗對著窗。
養育情深 兩個“錯位”的孩子生活都很幸福
盡管黃、成兩家的經濟條件差別較大,但兩個被錯抱的孩子從小都沐浴在幸福之中。
黃雁北今年已上大學一年級,可在他小學學拼音的時候,媽媽就跟著錄音學,然后教他;為了開發他的智力,家里特意買了一架鋼琴,到老師家上鋼琴課,媽媽跟著一起去學,回家跟兒子一起溫習,黃雁北后來鋼琴考過了五級。
前幾年,黃家的鄰居經常看到這樣的鏡頭:雁北早晨上學時經常急匆匆往書包里塞東西,程玉霞則伏在地上幫雁北系鞋帶。程玉霞對兒子的照顧,時常惹得三個女兒怪媽媽偏心。
成夕河、尤芝花都是普通工人,家庭并不寬裕,但他們對兒子的成長也傾注了全部的愛。
成功今年讀高三,成績不錯。然而,他上初中二年級時,曾一度迷戀上網、厭學。成夕河、尤芝花兩人的月工資加起不到2000元,但他們決定傾其所有,將孩子轉到一所較好的中學,樹立兒子學習的信心。
成功轉學后,成家夫婦到學校旁邊租了一套房子,尤芝花在家全職照顧兒子生活、讀書。成夕河則憑借一手電工技術在外打工攬活,補貼家用。
“那是我們一家過得最開心的一段日子”,尤芝花說,轉學后成功變得勤奮好學了,中考時成績優秀,升高中后進了學校的重點班。成夕河高興地拍著兒子的肩膀說:“你給我放了一個衛星!”
尤芝花身高約1.5米,總不愿意在孩子的同學面前露面,原因是她擔心兒子嫌她矮。有一天,成功發現了媽媽的想法,他說:“媽媽,你怎么會有這種想法,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媽媽。”
“當時,我幸福極了!”尤芝花回憶起這一幕,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喜從天降 兩家都伸出了深情的雙臂
2005年的冬天,黃石不時飄起冷,然而,黃、成兩家卻格外激動、格外溫暖。由于黃雁北即將參加高考,大人們決定暫時隱瞞真相。
兩家都張開雙臂深情擁抱著對方,今天我請你過來吃飯,明天我請你過來相聚,像久別重逢的親人,有說不盡的話,道不完的情。旁人都覺得十分奇怪,蒙在鼓里的成功和雁北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兩家大人給兩個兒子拍了很多相片,有單獨照的,也有合影。
2006年的春節降臨時,黃家邀成家同去閩南老家過春節,成夕河因打工舍不得請假沒有去,成功和媽媽高興地去了。這是他們出門最遠的一次。
在經濟較發達的閩南,母子兩人不僅進一步感受到黃家的盛情,也體驗到那兒的富庶,大開了眼界。
春節過后,黃家拿出轉學費,將成功接到黃石一所重點高中就讀。此前,黃家因方便小女兒讀書,也在這所學校旁租了房子。聽慣了妹妹琴聲的成功,從此和妹妹住在一處、讀在一校了。
欲言又止 割不斷繞不開的骨肉親情
然而,心事始終縈繞在黃家和成家大人的心里。
黃家做夢都想把親子成功“收”歸門下,可一想到尤芝花30多歲剖腹產得子,辛辛苦苦養了成功19載,怎好奪人之愛?所以話到嘴邊常常又咽下。成家又何嘗不想把黃雁北弄到身邊?可同樣猜想對方一定會舍不得,也一直把話壓在心頭。
焦慮、不安、惶惑,在兩對夫妻的心間一天天加深,發酵……
今年夏天高考期間,黃家夫婦要到閩南陪黃雁北高考,兩家商量,由尤芝花到黃石市內,照顧上重點高中的成功兄妹兩人的生活和學習。
一個周六的晚上,成功避開妹妹問媽媽:“媽,我是不是你生的?”尤芝花看著兒子沒作聲。
“到底是不是呀?”成功追問道。原來,成功早就生疑了,他曾無意間看到過媽媽發給成夕河的一條短信:“你看兒子是不是真的與黃家人很像啊?”
面對成功的追問,尤芝花再也忍不住哭起來:“孩子,你不是我生的。”
成功一把抱住母親:“媽,你不要哭,不要緊的,我永遠也不會離開你。”
今秋開學時,成功以不習慣為由,堅決要求轉回原來的高中讀書。他搬出黃家,又跟養父母住在一起。黃文義、程玉霞心如刀絞,卻無法說什么。
黃雁北高考結束后,程玉霞將真相告訴了兒子。黃雁北感到不可思議,笑了笑,沒有像從前跟媽媽親熱地擁抱一下那樣就走開了。
黃、成兩家抱錯孩子的消息傳開后,有人對他們說:恭喜呀,一下子有了兩個兒子。然而,只有他們心里清楚,要理清心頭的一團亂麻,遠非易事。
12月1日,兩家父母再次坐到一起,談到養子的辛苦和將失去養子而又難以建立親子感情的辛酸,均泣不成聲。
黃、成兩家目前都沒有明確提出要將各自的兒子“改正還原”,他們先做的工作是追究“錯抱”責任。上月,兩家將黃石五醫院告上法庭,各索賠50余萬元。法院已開庭審理,目前正在調解中。(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期盼皆大歡喜
王正旺
生活總有偶然和意外,這起“小概率”的嬰兒錯抱事件在19年后浮出水面,但前后月余時間,錯抱的雙方便得以相見,個中酸甜苦辣、悲喜憂愁,非當局者不知其味。
19年,多少日出日落,多少風霜雨,兩個瞬間“錯位”的嬰兒,如今已長成了男子漢,他們的每一個毛孔里都沾滿了父母的心血和苦累,這份撫養深情,哪堪割舍?所以,成功在得知真相后對尤芝花說“我永遠也不會離開你”,黃雁北聽說真相后,寧可不相信;另一方面,“體之發膚,受之父母”,父母與子女間天然的骨肉親情,又豈是萬水千山能阻隔?所以,黃文義、程玉霞夫妻發了瘋一樣找親生兒子。而現在,這兩種人間至愛同時擺在兩對含辛茹苦的夫妻面前,擺在人生剛剛拉開序幕的兩個孩子面前,擺在兩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面前,如何取舍,的確是一件難辦的事,難怪兩家大人一觸及抉擇問題就不免泣不成聲。
應該說,肇事方給兩個孩子、兩個家庭造成的傷害,無以彌補,唯有誠懇的認錯才能慰藉受傷的心靈。兩家人目前親如一家而不愿提及是否“糾錯”,是一種理智的態度。內心情感的煎熬來日方長,和睦幸福就在前面,這需要雙方邁出皆大歡喜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