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歲末,干洗店的生意日益火爆,街頭巷尾新開的干洗店也突然多了起來。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有千余家服裝干洗店,但良莠不齊,以水洗冒充干洗、把衣服洗壞引發糾紛的事時有發生。市消協有關人員介紹,入冬以來,關于服裝干洗的投訴增多,有時一天有十余起。
投訴:干洗糾紛頻發
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劉先生介紹,近年來衣物干洗業發展迅速,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一些小店不擇手段地降低成本,出了不少糾紛。
7日,焦女士來到建設路北段“泰爾康”干洗店取衣服,發現自己的毛料西裝變形了。她與店方人員多次協商,至今未拿出解決方案。9日,李女士到姚家小區內的“素潔”干洗店取毛衣,聞到衣服有一股較重的洗衣粉味,李女士懷疑店方將毛衣用水洗了,工作人員矢口否認。
劉先生介紹,顧客的衣物洗滌后若是縮了水、起了球、變了色或是散發出異味影響健康,都可能是干洗不當所致。還有一些不規范的洗衣店將顧客的衣物洗破了、弄丟了。
暗訪:干洗店不見干洗設備
10日中午,記者在八里橋小區、匡山小區附近看到了三家小干洗店,工作室頂多十幾平方米,屋里掛滿了衣服。這些小洗衣店設備都不多,一兩臺洗衣機和一個滾筒式烘干機就是全部家當,根本見不到成套的干洗設備。記者要求看營業執照時,店方均不出示。這幾家店的洗衣價格比正規店便宜很多,其中一家洗衣店甚至稱干洗一身西裝只需3元錢(目前市場價格在10元左右)。
在匡山小區,記者進入一家干洗店表示要干洗外套,要求參觀干洗過程。店方老板說:“我們這里的衣服都是送到總店洗,那兒設備很全!庇浾邌柨偟甑木唧w地點,他卻說:“那是商業秘密,如果顧客知道了就直接到總店去洗了,我們這些分店就沒有生意了!
隨后,記者在經一路西段走訪了幾家小干洗店,情況也大都如此。有些干洗店的老板提醒記者:“別人的洗衣店都用水洗冒充干洗,我們才是真正地干洗。”
內幕:一盆水洗百家衣
11日下午,在我市一家正規干洗連鎖店工作的劉女士向記者透露,她曾在一家小干洗店工作過,有時“一盆肥皂水能洗百家衣”。
她說:“以‘水洗’冒充‘干洗’已是公開的行業秘密,干洗一件上衣外套的成本需6至10元,而水洗的成本卻不到1元。我當時所在的那家小店,很少真正為顧客干洗衣服。收到衣物后我們先把衣服分類,從顏色淺的洗起,一般先把衣服特別臟的地方如衣領等洗干凈,然后把顏色差不多的混在一起洗,白衣服還用漂白劑漂白。洗的過程中我們不會換水,一直到把所有衣服洗完。洗衣粉當然是哪個便宜用哪個,不然怎么賺錢?”
“盡管這樣,也很少有顧客懷疑,因為我們會用蒸汽熨斗把衣服熨得很平整,看上去就像新的一樣。就算有顧客懷疑也可以說是送到總店干洗的,一般顧客都會相信!彼a充說。
洗衣店有待規范
12日上午,記者從市質監局了解到,早在2004年,市質監部門已根據洗染業特點,制定了在我市執行的服務地方標準DB3701/T66-2004《洗染業分級管理及服務質量標準》。消費者洗衣時若遇糾紛,可撥打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的投訴電話87169667,進行投訴或咨詢。
市消協工作人員指出,消費者除了要了解衣物干洗的基本常識外,在干洗衣物前要介紹自己衣物的基本情況,如向店方提供衣物的有關說明,說明自己想要達到的衣物洗滌效果。最好辦理相關的書面手續,比如說明衣物在干洗前的基本狀況。作為店方,在干洗衣物前,需要向消費者說明其衣物是否適合干洗,干洗后在色澤等方面可能發生的變化,與消費者簽訂書面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