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創業一年掙出一個“家”
高玉龍和李超的裝修公司下半年賺了3萬多元 辦公地址從四方搬到了香港中路的寫字樓
大學生開公司“成活率”不高


上圖:看著一處新設計的房子基本裝修完畢,高玉龍和李超很開心
天氣轉冷
樂壞小老板
“衣服最好賣的時候到了。”昨天下午,中山商城一家名為“秘密基地”的服裝店里,各種時尚的外貿服裝,引得顧客絡繹不絕。女老板張麗介紹,一到這樣天氣轉冷的時候,衣服總是比較好賣,加上過段時間陸續有圣誕節、元旦、農歷新年,是一年里生意最好的時候。
跑工地、談價錢、選材料……從大學時就合伙開起“十年”家裝公司,同為23歲的高玉龍、李超二人,已經沒有去年9月公司剛開業時的慌亂,做起這些事來有條不紊。昨天記者采訪他們時,兩人剛剛估算了2006年的“收成”。“明年的‘本錢’已經賺出來了,公司第一年賺到錢了。”談起即將過去的一年,這對“上下鋪兄弟”笑容燦爛。
“客戶重視第一印象”
“公司現在已經搬到東部辦公了。”昨天記者撥通高玉龍手機,詢問他是否在公司時,得知他和李超已將公司從四方區人民路搬到了市南區香港中路的金都花園寫字樓。
昨天下午2時,記者來到兩人的新辦公室,發現這是一處100多平方米的商住兩用房,他們將其中的30多平方米當做宿舍,其他全部用于辦公。高玉龍說,他們搬到這里的最大目的是想攬到更多的活。原來,兩人辦公司后發現,雖然他們自己不感覺原來的地方小,可不少客戶十分重視第一印象,一到原先的公司總感覺公司太小,對他們的信任度也有所降低。
“新家”房租半年掙出
據高玉龍說,他們剛開公司時,本錢都是從家里借的,不是后,突然問他倆是不是早報上報道的創業大學生。“后來這筆生意談成了,房主說算是支持我們創業。”高玉龍說
“我們做的基本都是住宅房。”李超稱,他們設計圖紙時,更注意突出實用性、舒適性,也盡量為房主省錢。“房主對我們的活很滿意,又把朋友的房子介紹給我們。”高玉龍稱,2006年干的活,一半是“回頭客”。
新招聘兩名大學生
“我們招聘了兩名大學生。”高玉龍說,公司慢慢走上正軌,只靠他們兩個人已經忙不過來,所以又招聘了兩名學室內設計的本科生。“每月工資1000多元,我們還簽了正式的合同。”李超說。“我們也剛畢業,知道現在工作難找,希望他們能和我們一起拼搏。”高玉龍稱,他想把“十年”做成名牌,希望公司的人都能把勁使到一起。
段海鷹 攝影報道
很多,根本沒錢去租房子,干了幾個活后才在四方利群附近以每個月1200元的價格,找了一個37平方米的寫字間。
“現在這個房子的租金是1年4萬元。”高玉龍告訴記者,雖然房租比原先翻了3番多,但他們昨天上午把今年的收入、支出簡單算了下,確定公司正常營業第一年已經開始贏利。“全年4萬元的房租已經掙出來了。”比較內向的李超咧嘴笑著,他告訴記者,光今年下半年公司就接了10個工程,贏利3萬多元,基本把明年的開支掙了出來。
務實方案拉來回頭客
因為剛開始創業,高玉龍和李超的“十年”沒有多余的錢去打廣告,公司的業務都是靠他們自己跑到各新開盤小區拉回來的。“早報還真給我們幫了忙。”高玉龍告訴記者,今年年初,他們到一處新建小區攬活,一名房主看完他們的設計作品
新聞背景
三萬元就能注冊公司、 一個人就可以開有限公司、兩個人就能開股份公司……今年1月1日起實行的新《公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鼓勵個人創業。
據市勞動保障部門介紹,近年來,我市每年都有一千余名大學生選擇創業,當上了“小老板”,但這千余家大學生企業中,只有不到5%的能堅持運轉3年以上,85%的連一年都支撐不住就被迫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