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市個人所得稅收入共完成19059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9651萬元,拉動稅收收入增長1.63個百分點,占地稅增收額的8.97%——
19億:青島個人所得稅收入為何不減反升
從2006年1月份開始,國家將工資
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提高到1600元,這意味著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得到了提高。按照市地稅局當時的測算,去年我市將減少個人所得稅收入2億元左右。
然而,記者從市地稅局獲悉,2006年我市個人所得稅收入共完成19059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9651萬元,拉動稅收收入增長1.63個百分點,占地稅增收額的8.97%;比上年同期增長11.5%。
2006年我市個稅收入不減反升,其原因何在?
市地稅局有關人士將增長原因歸結為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和稅務機關加強征管的結果,而高收入人群的個稅增長也彌補了1600元這個減稅因素的影響。
如果對此作進一步分析,人們從中會發現許多值得思索的問題。
算細賬,工資、薪金所得占六成
請看2006年我市個人所得稅收入結構情況:其一,工資、薪金所得入庫個人所得稅118333萬元;其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入庫稅款22000萬元;其三,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入庫稅款19365萬元;其四,財產轉讓所得入庫稅款14346萬元;其五,勞務報酬所得入庫稅款7422萬元;其六,偶然所得入庫稅款6560萬元。
眾所周知,2006年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主要目的,在于調節高收入、緩解社會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然而,從我市去年個人所得稅的收入項目中不難看出,工資、薪金所得成為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稅源,工薪階層是當前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大戶”。所以,有人提出,個人所得稅是否只“管住”了工薪族?
事實證明并非如此。雖然去年我市工資、薪金所得征收稅款占個人所得稅總稅款的62.08%,但比上年同期卻下降2.13%。與工資、薪金所得征收稅款增長相比,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入庫稅款增長了17.43%、財產轉讓所得入庫稅款增長了278.12%;勞務報酬所得入庫稅款增長了15%;偶然所得入庫稅款增長了9.01%。
需要說明的是,工資、薪金所得成為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稅源,這是一個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普遍存在的現象。比如,上海、北京、天津、廈門、深圳等地去年個人所得稅收入中來自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比重都超過了70%,而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所占比重則很低,如甘肅、青海、寧夏、貴州等地均未超過50%。
從世界各國的個人所得稅收入結構看,來自工資、薪金所得的比重也較大。如美國1998年個人所得稅收入9281億美元,其中來自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就達6465億美元,占全部個人所得稅收入的69.66%。
據了解,我市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收入的一部分來自高收入行業,它們主要分布于金融保險、證券業、房地產、建筑安裝、交通運輸、郵政通訊、電力、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以及外貿、鐵路及涉外企業。
市地稅局有關人士就此介紹,工資、薪金所得由于收入相對較規范和透明,代扣代繳情況較好,征收管理也較到位,所以其征收率相對較高。去年以來,地稅部門不斷強化個人所得稅全員明細申報工作,實現了個人所得稅由對扣繳義務人的管理轉向對每一名納稅人的管理。據統計,目前已有8萬戶企業進行了明細扣繳申報,占個人所得稅正常申報戶的90%以上,有160多萬人的收入信息進入了稅務征管系統,對個人所得稅的快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抓征管,重點監控高收入者
毋庸諱言,在工資、薪金所得成為個人所得稅主要稅源的背后,其他項目的個人所得曾一度成為個人所得稅收入的黑洞。在這方面,地稅部門去年以來采取了一些有力征管措施,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們進一步加強了對高收入者的監控和管理,確定了重點納稅人監控標準和范圍;開發并應用了高收入者個人監控軟件,建立了高收入者個人收入電子檔案,
強化了征管基礎;充實了高收入者個人收入及納稅信息, 基本滿足了對高收入者監控的信息需求,為強化對高收入者的稅源監控和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去年,我市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偶然所得等實現個人所得稅增幅均高于工資、薪金所得的增幅。但是,稅務部門強調,當前對部分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仍未完全到位,稅收征管漏洞仍然存在。
據分析,目前造成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管難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大環境,初次分配制度不規范,個人信用體系沒有建立,稅制不完善等,影響了稅收的公平原則;二是在具體操作上,對個人收入不能實施完全有效監控,主要表現是工資表外的收入、個人取得的境外收入、私營企業主投資所得、從事家教等服務所得等,尚缺乏有效的控管辦法。
如何加強個人所得稅征收?有關人士認為,造成個人所得稅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現金交易太多,因此應盡快發展我國信用卡體系,減少現金交易,豐富稅務部門的監管手段,這是根本舉措。因為現金交易解決了,稅務與銀行聯網解決個人所得稅征管的問題就容易多了。所以,從長遠來看,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要和金融電子化的發展結合起來,比如實行一個人一個代碼,一個人一個賬戶;在實名制的基礎上,建立起納稅人自行申報收入制度。更重要的是,稅務機關應當依據居民身份證、組織結構代碼,建立對高收入行業和個人實行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編碼制度,這是建立個人所得稅收入監控機制的必備條件。
目前,市地稅局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重點抓好對全市年收入12萬元以上高收入者個人自行申報工作,并對其實行稅源監控,同時,向個人轉讓財產者征收個人所得稅進行有效的征管探索。在此基礎上,有關人士提出,在稅收執法上,稅務部門除了要對高收入人群建立專門的檔案,實行重點監控管理外,對于涉及個人所得稅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嚴懲不貸,這將是打擊偷逃個人所得稅行為的最有效的辦法。(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