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海爾共主持或參與100項各類標準制定
海爾平均每周創造2項新標準
2006年,海爾集團自主創新能力大大提高,共主持或參與100項新標準制定,其中有國際標準提案3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5項,制定行業及其它標準62項。這也就是說,海爾平均每周創造2項新標準。
海爾是第一個進入IEC未來技術高級顧問委員會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代表,目前已擁有6項國際標準提案,海爾主持或參與了115項國家標準的編制修定,制定行業及其它標準397項。2006年,海爾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5項,是歷年的近三分之一;行業及其他標準62項,是歷年的16%。
2006年,海爾的3項新國際標準提案分別是:家庭多媒體網關要求;家庭電子系統
核心協議及設備描述文件;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洗衣機的特殊要求》標準中,考慮引入海爾不用洗衣粉技術。海爾參與制定國家標準,以海爾"防電墻"技術正式成為"新國標",和海爾空調牽頭制定"家用和類似用途空調安裝規范"為代表;海爾制定行業及其它標準,以海爾制定全球首個家用保鮮冰箱標準、首個家用空調"鮮風空調標準"以及首個成套家電標準為代表。這些都是海爾積極參與全球化競爭創世界知名品牌的表現。
信息化時代,世界變成平的。國際化競爭的特點日益突出,只有成為全球化品牌才能贏得全球市場的競爭。2006年,海爾進入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一如既往積極扮演著中國家電標準"領跑者"的角色。標準的制定不僅有利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并取勝,而且有利于規范國家市場,有利于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業內有一種說法:"一流企業設立標準,二流企業開發技術,三流企業制造產品"。海爾如此熱衷于標準的制定,是海爾創全球化品牌目標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海爾滿足用戶需求,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表現。著名經濟學家Haivarion指出:"標準的兼容性或互聯性,通過擴大網絡為用戶產生更大的價值。同時,標準減少消費者面臨的技術風險,這會加速技術的普及。"
作為中國企業成功"走出去"創全球化品牌的代表,海爾的自主創新經營了從產品、到格局、到標準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標準的背后是人,是深深植入人身上的創新基因。截止到去年,海爾已累計申報專利突破7000項,其中發明專利1234項,是中國家電行業申請發明專利最多的家電企業。
從更深層面來講,解析海爾標準創新的背后更有借鑒意義。以創新標準為支撐的海爾差異化創新產品撬開了美國、韓國、日本等家電王國的大門,其中,創新的管理模式是其精髓。海爾集團實行人單合一信息化日清,信息化的管理有力地支持了海爾全球化品牌的目標。海爾的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都是在創新的管理模式下實現的。
海爾用短短22年時間,成為在全球市場與百年國際化大企業同臺競技并不斷取勝的世界知名品牌。海爾在標準上的創新、在管理上的創新,對其它中國企業"走出去"創自主品牌有深刻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