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持續升值改變市民理財方式 記者昨調查發現曾紅極一時的外匯理財逐漸被冷落
曾幾何時,“炒匯”是許多人的主要理財手段,通過美元與歐元、日元、英鎊等外幣的相互倒手就能賺到收益。但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這一曾經被認為是安全性較高、收益率不
低的理財方式逐漸被島城市民拋棄。
炒匯紅火
兩年賺了70多萬元
據介紹,利用炒匯賺錢最早是在上世紀末出現的。2000年交通銀行推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外匯理財產品——外匯寶,各大商業銀行也都相繼推出過相關外匯理財產品。因為外匯理財專業知識要求不高,并且風險性較低,炒匯在島城曾風靡一時。
當時不少銀行都將外匯理財產品宣傳到大學校園,招行理財師籍彤告訴記者,當時他們銀行的外幣存款有五分之一是在炒匯。
市民姜先生是島城最早的炒匯人之一,他在2000年開始炒匯。“當時周圍人也有炒股票的,但我覺得炒外匯風險較低!苯壬f,炒匯需要用戶手中持有美元,以美元來買進、賣出其它外幣,當時人民幣利率幾乎沒有變化,因此手中持有美元是很安全的,不用擔心美元會貶值。
交通銀行青島分行外匯理財科科長楊潔說,根據銀行統計,2003年和2004年是炒匯最賺錢的時候,年收益率高達30%以上。姜先生告訴記者,炒匯不用每天盯著各種外幣的匯率,因為匯率即使波動,也是非常微弱的,一年下來,姜先生用2萬美元的本金凈賺了2000美元。據介紹,這還不是最多的,一名市民曾用17萬美元的本金用兩年半時間賺到了9萬美元,相當于70多萬人民幣。
人民幣升值后
六成家庭轉投基金
但去年以來,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炒匯這一曾經被認為安全性較高、收益率較高的理財方式變得不太安全了。一名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人民幣開始升值后,各個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的銷路都不太好,“人民幣一直在漲,你手里持有的美元每天都在縮水!
姜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在2006年年初從炒匯隊伍中退出的,當時是因為美國連續加息,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出現疲弱,不喜歡每天盯著匯率變化的姜先生為此虧了近500美元,最后忍痛將美元拋空。“現在看來當時拋空是對的,否則賠得更多。”
“我們這里很少有人來咨詢外匯寶業務!弊蛱煜挛,在交通銀行中山路營業廳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用外匯理財的市民現在很少,已經沒有前幾年大家排隊炒匯的情況了,“現在大家喜歡購買基金。”工作人員說。
昨天,記者還來到工商銀行中山路支行,看到“匯市通”自助交易專柜前很冷清,半個多小時也沒有人使用。
記者了解到,現在不少炒匯主力軍都把資金轉移到了股市和基金市場上。據業內人士估計,現在購買理財產品的家庭中近60%轉到基金上。
存款利率高
仍有人愿持有美元
盡管外匯理財市場受人民幣升值沖擊較大,但仍有不少市民對美元抱有預期。記者從各大商業銀行了解到,銀行仍在不斷地推出外匯理財產品,以招商銀行為例,每個月都有兩到三個外匯理財產品推出!耙驗轭櫩陀行枨。”招行理財師籍彤告訴記者,理財多元化讓不少市民愿意長期持有一定數量的美元,因為美元的存款利率較高。